![]()
说起半导体,ASML这家公司真算得上全球老大,它的光刻机就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帮着把硅片上那些纳米级的电路图案印得又细又准。早几年,中国市场对ASML来说是块大蛋糕,订单源源不断,营收里中国那部分一度占到近一半。
2017年左右,ASML的年报里就写着,中国买家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大手笔采购DUV光刻机,虽然比不上EUV那么牛,但够用,能支撑28纳米甚至更细的制程。ASML的CEO彼得·温宁克那时候还挺乐呵,觉得这市场稳稳的。
![]()
可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开始搅局了。先是中芯国际签了1.2亿美元的EUV订单,本来2019年就能到货,结果ASML的供应商厂子着火,延期了。表面上看是意外,路透社后来挖出点内幕,美国政府从头到尾在背后使绊子,通过外交压力和安全审查卡着不放。
2020年,美国正式上实体清单,EUV直接禁售中国,前驻荷兰大使皮特·胡克斯特拉在采访里直截了当说,这技术太敏感,不能让中国轻易拿到手。荷兰政府夹在中间难做人,一方面ASML的光源技术靠美国供应商,另一方面中国订单不能丢,DUV的批量采购还得继续,2020年那会儿中国营收占比还稳在20%以上。
![]()
这封锁一出,本来想卡中国脖子,谁知适得其反。中国企业没闲着,直接把资源砸向本土设备研发。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这些公司,原本在刻蚀和薄膜沉积上就有基础,现在加大马力,资金投入从整体的七成多跳到八成多。
美国的长臂管辖逼着中国走自力更生路子,ASML自己也得搞“去风险化”,把供应链分散到亚洲和欧洲建备用线,跟台积电合作建仓库啥的。可这事本质上还是复制产业链,平时各自跑,关键时候互补,不像中国那样彻底切断国际链条,那样成本高,人力还跟不上。
![]()
想想看,美国制裁从2018年EUV订单卡住,到2020年全面管制,再到2022年扩展清单,层层加码,本意是想拖慢中国步伐。结果呢?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从2019年的15%左右,蹿到2025年预计50%。
北方华创的薄膜沉积设备,已经能覆盖65纳米到28纳米节点,全球份额从零星几个百分点,涨到2024年的5%左右。中微的刻蚀机,也在干法刻蚀市场占了一席,帮着中芯和华虹这些晶圆厂省下大笔外汇。英伟达的黄仁勋说得对,限制出口只会让中国从零起步造替代品,用着用着就优化了,市场份额从95%滑到零,对谁都不是好事。
![]()
2025年夏天,阿姆斯特丹的半导体展会上,荷兰观察者马克·海金克站出来说实话,他是长期跟踪这行的,基于ASML内部调研,觉得中国企业实际情况比想象中糟得多——不是中国弱,而是ASML低估了对手的韧劲。
海金克写过ASML的传记,对公司供应链了如指掌,这次分享的报告,来自ASML工程师小组几个月前对中国工厂的实地考察,直指中微和北方华创这些本土玩家的实力。
![]()
调研数据摆在那儿,中国企业已经在刻蚀、沉积这些领域站稳脚跟,中微的介质刻蚀设备,良率达85%,虽产能只有ASML的六成,但本土化率超80%,支持28纳米制程。北方华创的薄膜沉积机,能耗虽高15%,但均匀度纳米级,出口东南亚的订单从2024年的百台翻到2025年的两百台。
![]()
ASML的首席技术官马丁·范登布林克在报告里敲黑板,光刻机是硬骨头,中国还得靠DUV多重曝光模拟EUV,每片晶圆四五次迭代,成本堆到150亿美元级别,效率落后两代。可海金克补充,ASML原以为中国落后两年,实地一看,资源倾斜后端后,形成闭环,整体覆盖率50%,这进度超预期。
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2024年规模超3000亿人民币,北方华创营收29.8亿,翻了五倍,中微9.1亿,四倍增长。CINNO Research排名,北方华创全球第六,只落后ASML、应用材料、Lam Research、东京电子和KLA这些巨头。
![]()
TechNews报告说,NAURA、AMEC、ACM Research这些平台型公司,业务跨刻蚀、沉积、清洗、离子注入,逐步蚕食市场。SMIC、华虹、长江存储这些晶圆厂,用本土工具跑28纳米以上节点,节省外汇,还避开禁运风险。
海金克判断,中国企业需十年追平ASML,但这“极限工程”方案,长远看是双刃剑。美国制裁刺激投入,大基金三期超400亿美元,砸向设备自产。ASML的EUV禁售,让中国专注DUV优化和后端链条,沉积市场份额从2%到7%,干法刻蚀中国并日本并列第一。
![]()
CSET报告指出,NAURA、Piotech、AMEC这些公司,靠大基金投资,市场份额各涨4-5个百分点,美国虽占59%,但中国11%,增速最猛。
这调研一出,ASML内部警铃大作,2025年Q3财报,净销售75亿欧元,中国贡献降到20%,但需求强于预期。海金克在访谈里直说,ASML得重估格局,中国不是渐进追赶,而是系统跃进。
![]()
全球设备投资2025年1128亿美元,中国拉动AI需求,半导体销售超7000亿,本土企业填补真空,国际巨头如应用材料、ASML低调参展SEMICON China,焦点全在中国厂商。
说白了,这发现不是坏消息对中国,而是ASML的醒钟。实地数据证明,封锁下中国设备业不光没崩,还在弯道超车,逻辑简单:你卡我高端,我深耕中低端和后端,市场份额稳拿,技术迭代跟上。黄仁勋早提醒过,替代品从粗糙到精炼,就差时间,这调研印证了那话。
![]()
长远看,这事对全球半导体是场大洗牌,ASML面临双重挤压,美方绑定加深,中国对手蚕食市场。2025年10月,ASML展望中国营收持平20%,DUV合同续签,但去风险化加速,在台湾、日本建备用线,柏林第三厂年底动工。荷兰政府国会听证,评估出口许可,中国商务部回应强调互惠,媒体热议中荷经贸平衡。
![]()
中国大使徐宏在海牙表态,若政策政治化,中国企业专注内生路径无可厚非。这话接地气,实际行动上,中国设备自给率50%目标近在眼前,SiCarrier的28纳米光刻机已出,预计2026年升级兼容ASML和应用材料。
全球博弈十年内见分晓,中国克服DUV极限,后端稳固,北方华创设备出口翻番,东南亚订单涌入。ASML的EUV迭代虽快,但中国AI需求拉动,芯片市场万亿规模,本土厂商乘势而上。
![]()
这格局重塑,不是零和游戏,中国进步拉动全球链条,ASML中国销售虽降,但总营收15%增长,440亿欧元预期。海金克专栏写道,竞争加剧,美限制越严,中国越强,半导体版图悄然变迁。接地气点说,这就像打太极,你推我,我借力打力,中国用封锁当垫脚石,步步为营,ASML得加把劲儿了。
![]()
总的来说,美国制裁从卡脖子到反噬自己,中国设备业从跟跑到并跑,调研这事儿戳破了ASML的乐观泡影。马克·海金克的发现,提醒大家,技术赛道上,没人能独善其身,中国韧性摆在那儿,未来谁笑到最后,还得看实打实的投入和创新。全球半导体这池水,搅得越浑,中国鱼越游得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