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4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帖评价了近期亮相的我国朱雀三号运载火箭。他认为,这款火箭设计类似于其名下SpaceX的主力载具猎鹰9号,但融合了新一代星舰重型火箭的液氧甲烷染料、不锈钢箭体等设计,因此其未来有可能超越猎鹰9号。不过他还表示,星舰是另一个量级的选手(二者没有可比性)。朱雀三号还需要5年左右才能达到猎鹰9号当前的成熟度,而那时星舰已经大量应用了。最后他强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
![]()
![]()
![]()
总体来看,马斯克肯定了朱雀三号的设计,也讲明了中国产品面临的来自SpaceX的压力。那么他对情况的分析以及时间点的判断准确吗?还有网友疑问,以“马大嘴”在社交媒体的表现,情绪化的吹嘘、恭维或者批判也是常态,怎么确定这次不是类似情况?甚至有外国网友表示,朱雀三号不过是猎鹰9号的复制品。真相确实如此吗?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先从朱雀三号是怎样的火箭,以及最近它有什么进展以至于引起马斯克注意说起。
01. 朱雀三号
我国目前最接近实际飞行的可复用火箭
朱雀三号由我国蓝箭航天于2023年立项研制,是面向未来卫星互联网星座大规模组网的中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计划今年内实施首飞并尝试回收火箭一子级。当前版本的朱雀三号全长66米,箭体直径4.5米,整流罩直径5.2米,最大入轨运力11吨;未来火箭将逐步拉长至76米,入轨运力提升至20吨以上,能够一次性部署十几至几十颗互联网卫星,组网能力与美国星链星座目前的载具猎鹰9号火箭相当,而目标成本低至每公斤载荷2万元人民币以内,只相当于猎鹰9号当前成本的约60%。
![]()
今年10月,朱雀三号首飞箭亮相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商业航天“板块”)的蓝箭航天自有发射工位,并开展了飞行前的“质检”测试,包括燃料加注和泄回、一子级10秒动力系统试车、载荷和整流罩组合体安装和上下火箭等环节,结果良好。火箭目前已经返回发射工位的技术厂房整备,将待命实施飞行任务。
![]()
马斯克所评论的内容,就是这次测试相关的影像资料和报道。
截至目前,朱雀三号是首飞准备最完备的国产可复用火箭。除了朱雀三号以外,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的长征十二号甲、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等新型运载火箭也瞄准年内首飞,它们多数也具备复用能力。
![]()
图:2025年9月15日,天兵科技天龙三号火箭在山东海阳成功进行了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冲刺年内首飞。
02. 产品定义决定了火箭外观相似
但朱雀三号是地道的中国解决方案
从外观上看,朱雀三号与猎鹰9号有几分类似– 一子级都采用了9台发动机并联的设计、都采用支腿方式着陆、甚至运力指标也非常接近。这种类似,其实是市场和技术双重定义的结果。
![]()
图:网友A@TMHUFK制作的猎鹰9号与朱雀三号对比。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SpaceX在航天技术和商业的结合上,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顶流水平。猎鹰9号和与之配套的星链星座,基本实现了时间、成本和服务品质的最优组合– 火箭大小适中,即满足部署要求,又不至于因技术难度太大而拉高成本或者拖延进度。这个火箭性能参数的“最优解”也被全球同行所认可。
而火箭一子级多台发动机并联的设计,也是回收复用所必须。火箭起飞时需要巨大推力,但其一子级着陆时其重量已所剩无几(不到起飞时全箭重量10%),只需极小推力实现轻柔精准接地。面对范围极大的推力需求,“多台发动机并联、按需使用不同数量发动机”就成了通行设计。除了9台发动机并联以外,业界也存在5台、7台乃至33台等不同数量发动机并联的方案。
![]()
图:朱雀三号一子级安装了9台发动机
猎鹰9号展示了解题思路,但没有公开设计和制造的细节,譬如材料的配方、结构详细设计、制造的具体工艺等等。这好比名厨上了道菜,却没有介绍如何制作,更不提及怎样根据各家各户实际情况去优化和改进流程。后者只能依靠各国、各企业自行探索。
对此,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航天发展趋势进行了长期观察和思考,并从本国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制定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哪怕只是马斯克提及的燃料和箭体材料两点,朱雀三号就展示了我国的能力和智慧。
朱雀三号火箭采用了液氧甲烷动力系统而非猎鹰9号的液氧煤油系统。前者的突出优势是燃烧清洁不结焦,发动机无需复杂维护和处理即可再次使用,有利于火箭高频次复用。有意思的是,马斯克说朱雀三号使用了跟(更先进的)星舰一样的液氧甲烷燃料,但实际情况是,中美都处于研发和应用这种动力系统的第一梯队,而全球第一个使用液氧甲烷燃料入轨的企业恰恰是蓝箭航天。如果非要抠字眼强调先后,应该说星舰使用了跟朱雀系列火箭一样的液氧甲烷燃料。
![]()
图:2023年7月12日,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二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完成全球首次使用液氧甲烷燃料的入轨飞行。
箭体材料上,朱雀三号看起来好像与星舰一样都采用了不锈钢,但钢不同钢。星舰主要使用304系列不锈钢,而朱雀三号大量采用更加经济的301系列不锈钢。301不锈钢的焊接是难点,但我国科技工作者自行开发技术攻克了难题。
除此以外,朱雀三号的发动机、结构、着陆机构、外形等关键设计甚至制造也都由蓝箭航天自行完成。可以说,这款火箭是以猎鹰9号为追赶目标的地道“中国方案”。
![]()
至于马斯克是不是真心评论,笔者认为他的动机是纯粹的,因为目前SpaceX与中国在航天问题上没有利害关系。一方面,美国的无理制裁使得中美航天实际上都无法进入对方市场,双方都无需担心被“偷家”;另一方面,在其它国家市场上,无论火箭发射业务还是卫星互联网服务,SpaceX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马总犯不着说违心话与中国计较。
正如笔者一位在商业航天工作的朋友所说:“如果哪天马斯克真的‘上头’,那说明我们是真厉害了。”
那么这一天还远吗?马斯克所说的5年够不够?
03. 国产可复用火箭挑战重重
但进度有充分保证
火箭回收之路曲折坎坷,不可能一蹴而就。
回顾猎鹰9号发展历史,自2010年开始尝试回收火箭一子级,直到2015年12月方才取得成功,期间失败了5次(仅计算意图回收的任务,含一次降落伞回收尝试);之后在2017年左右实现回收箭体的稳定复用,成熟期长达7年。
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用动力着陆的方式回收一子级是世界航天的全新实践,没有先验数据和经验可循。大到气动外形、控制算法,小到单个产品的加固、防热,都要经历从理论猜想到实际检验的过程,预测偏差、考虑不周甚至任务失利都在所难免。这也将是包括朱雀三号在内,我国可复用火箭无法豁免的经历。
![]()
图:正在降落的SpaceX猎鹰系列火箭
但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笔者认为我国产品的成熟期应当短于猎鹰9号的7年。马斯克所估计的5年是现实的,甚至可能偏于保守。
第一是我国的后发优势,这既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团队能力上,并且已经有实证支撑:火箭VTVL试验(垂直起降试验)。VTVL试验是可复用火箭研发中常用的重要研制手段,研发团队参考真实火箭的尺寸、外形和重量,使用真实发动机和控制机构,制造一个相对简单的验证箭,在大气层内开展不同高度的垂直起降试验,以期以较低成本和较短时间尽可能验证设计和控制方案。
SpaceX于2012年推出了猎鹰9号的VTVL试验箭“蚱蜢”,并从米级高度开始,陆续进行了8次飞行,最终高度达到千米级别。蓝箭航天于2014年1月19日试飞朱雀三号VTVL试验箭,首飞高度即超过300米,直达猎鹰9号“蚱蜢”试验箭第6次试飞的水平。同年9月11日,朱雀三号VTVL试验箭第二次飞行即成功实施10公里验证,以全胜战绩完成历史使命。我国“国家队”航天八院研制的龙行二号试验箭,更是在2024年6月23日首飞即完成10公里级试验。我国企业显露出了速度和效率优势。
![]()
![]()
图:SpaceX蚱蜢试验箭(上)和蓝箭航天朱雀三号VTVL试验箭(下)。
其次,我国可复用火箭并非孤军奋战,而是群雄并起。竞争将加速产品孵化。
目前除了朱雀三号以外,还有下列具备复用潜力的火箭计划在今年内开展飞行试验:
航天科技集团:长征十号、长征十二号甲
天兵科技:天龙三号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
除了它们以外,还有星际荣耀、东方空间、深蓝航天、箭元科技、宇石空间、大航跃迁等一众企业,也把未来1年左右时间试飞类似火箭列入了日程。
这其中既有央企老大哥也有民企新锐,既有液氧煤油也有液氧甲烷动力系统,既有光杆火箭也有捆绑式火箭,既有支腿回收也有“筷子夹”甚至是海上溅落。大家目标趋同但方案各具特色。并且除了产品之间的较量以外,其中头部的蓝箭、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河动力以及星际荣耀五家民营企业还都进入了上市辅导阶段,“PK“已经全方位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将加速火箭迭代成熟,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型号互为“备份”,保证行业及时获得可用产品。
![]()
图:中科宇航力箭二号火箭在厂房中。
第三,还有容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国拥有长期坚定的国家意志和完善现代的工业体系,航天政策不会朝令夕改,更不会被当作政治工具翻来覆去。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我国商业航天当前和可预见未来首要服务对象- 卫星互联网星座作为6G通信不可或缺的关键载体,与上述各个领域都息息相关。我国“星链”以及整个商业航天的建设,必须也必然提速。
截至本文写作,美国星链的工作卫星总数已超过8000,猎鹰9号火箭本年发射次数超过130,更大的星舰重型火箭已成功完成第11次试飞。面对紧迫的态势,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从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角度,我国商业航天都必须有所作为,在太空这一人类新疆域勇敢承担起应有责任。
马斯克说得对,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
最关键的是,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