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雨来得时候。窗外的梧桐叶子正黄到七八分,风一吹,那些金灿灿的叶片就簌簌地往下掉。雨点子不紧不慢地敲着玻璃,像谁在轻轻叩着往事的大门。忽然就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同样的午后,我撑着旧布伞穿过城南的老街,巷口那家竹器铺飘来的青篾味儿,混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到现在还记得真切。
![]()
人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要我说啊,秋雨带来的不只是寒意,更多是藏在心底的念想。你看那雨丝绵绵不绝,多像记忆的线头,把散落的往事都串成了珠帘。
前些日子整理旧物,翻出一封泛黄的信。信纸脆得快要碎掉,墨迹却还清晰:“见字如面,秋深添衣。”落款是1998年霜降。忽然就恍惚了——那个总爱在信里夹枫叶的姑娘,如今也该是挽着发髻,在哪个城市的阳台上侍弄花草的年纪了吧?年轻时总觉得来日方长,谁知那次在站台挥手道别,竟是最后一面。
![]()
这让我想起老邻居陈伯的故事。他今年七十三,每到桂花开的时节,总要骑着那辆二八大杠去城西的花市。后来才听他说,四十年前他和爱人就是在桂花树下相识的。那时他刚参加工作,姑娘撑着油纸伞从花雨里走过,香了他整整一辈子。如今老伴走了五年,他依然年年去买桂枝,插在案头那个青瓷瓶里。“闻着这香味,就像她还在厨房忙着做桂花糕。”说这话时,他眼角细密的皱纹里盛着光。
![]()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这样一场秋雨。它不单是季节的变换,更是时光给我们的印记。就像我表舅,种了半辈子地的庄稼人,去年突然学着用智能手机,就为了和在省城读书的孙女视频。他总说:“丫头小时候最爱在雨地里踩水花,现在隔着屏幕,还能听见她笑。”
![]()
这些看似平常的遇见,细细想来都带着温度。巷口修鞋的王师傅,总记得住每个老主顾的鞋码;菜市场卖豆腐的刘婶,会给独居的老人多切半块豆腐;就连每天清早扫街的环卫工老李,扫到幼儿园门口都会放轻动作……这些微不足道的善意,就像秋雨里偶然瞥见的暖光,不炙热,却刚刚好能烘干潮湿的心。
![]()
记得母亲在世时常说,人这一生就像走在秋雨里,注定要淋湿几回。但总会有那么一扇窗为你亮着,那么一碗热汤等着你。她这话我年轻时不懂,现在越想越觉得在理。去年住院时,临床住着个外地来的大爷,夜里总望着窗外发呆。护士长发现后,悄悄在他床头放了盆茉莉。后来才知道,大爷的老伴生前最爱的就是茉莉花。
![]()
也许岁月就是这样神奇。它带走一些东西,又送来另一些。就像秋风扫落叶,看似无情,实则是为了让树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春天。那些从我们生命中路过的身影,也许只停留片刻,却留下了够用一辈子的温暖。
我认识的一位语文老师,退休后在社区办免费书法班。来的多是些孩子,也有银发苍苍的老人。有个叫小军的孩子特别淘气,却在练字时格外专注。后来才知道,他父母在外打工,是爷爷带大的。老人不识字,却总说读书人最有出息。去年老人走了,留下本皱巴巴的存折,里面是给孙子攒的学费。现在小军每次写字前,都要把爷爷的照片摆在案头。
![]()
这样的故事,也许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它们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轰轰烈烈,却像秋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什么。就像我写作这些年来,越来越觉得,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生活本身质朴的纹理。
雨渐渐停了。西边天上透出霞光,把湿漉漉的街道染成橘红色。楼下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他们踩着水洼,惊起一树麻雀。这景象让整条街都活了过来。
![]()
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总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凉意里,既有对逝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就像此刻,虽然故人不在身边,但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已经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每当秋雨飘洒,那些记忆便会苏醒,提醒我们——曾经被那样温柔地对待过,也要这样温柔地去对待这个世界。
![]()
窗台上的茉莉开了第二茬花,香气混着雨后的清新,丝丝缕缕飘进来。我找出那本搁置已久的信笺,打算给远方的故人写封信。不管他收不收得到,有些话,总要趁着秋光正好说出来。
毕竟,谁的生命里没有一场这样的秋雨呢?它让我们懂得思念的滋味,也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不期而遇的温暖。而所有这些,最后都化作了前行路上,那盏始终亮着的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