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认为,预测未来房价走势,千万别听那些大V瞎忽悠,说什么全面反弹或彻底崩盘,从官方数据和市场反应看,四个迹象已经明确了明年的房价走势。
现在的调控政策和以前不太一样了,针对性特别强,每个城市采取不同的策略,而且只做必要的托底。
住建部去年底就定了调,2025-2026年核心任务是止跌回稳,落实四个取消、四个降低政策,这就在告诉你,只支持刚需和改善房。
具体到地方更明显,武汉国庆前出的新政很有代表性,公积金贷款时,正在挂牌的房子不算套数,远城区买新房还能拿1%的利息补贴,最高2万。
义乌拿出2亿搞购房补贴,首次置业每平补1000块,多孩家庭最多补20万。
![]()
但你发现了吗,这些政策都是有效期的,武汉补到明年6月,义乌补到年底,就是怕有人趁机炒房。
而且政策再松,一线城市核心区也没放开口子,北京海淀、上海内环的新盘,还是得符合限购要求,只是放款速度快了点。
就是不让市场跌穿底,但也绝不让炒房卷土重来,2026年想靠政策红利赚快钱,基本没可能。
城市分化到2.0阶段,有的稳有的还得跌。
人口流动可以说把城市分成了三六九等,2026年差距只会更大。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68%的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而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净流入占了全国67.3%。
没人接盘,房价自然撑不住。
我查了下9月70城房价指数,海口新房跌了1%,三亚二手房跌0.8%,但北京海淀、上海内环的优质项目去化率能超90%。
库存挤压还是比较严重的,一线城市去化要13个月,三四线得30个月,有些县城卖完库存要两年多。
但也不是所有非一线都不行,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松山湖、长三角的苏州工业园区,依托核心城市辐射,房价还挺稳。
这些地方有产业、有人口流入,和那些没产业的县城完全是两码事。
2026年的房价,就是核心稳、近郊跌、县城躺平的格局。
都说二手房才是市场的晴雨表,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15个省区市的二手房交易量已经超过新房,存量市场成了主流。
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成都的二手房成交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而南京、郑州这些城市还在回调。
我认识个刚买房的年轻人,对比了同小区新房和二手房,发现二手房便宜15%,还能拎包入住,果断选了二手。
![]()
而且二手房的以价换量特别明显,北京通州一套89平的两居,房东从420万降到390万才成交,比年初挂牌价低了10%。
2026年这趋势会更突出,一方面,房企推盘越来越谨慎,三季度全国新房供应同比降了22%。
另一方面,二手房挂牌量还在涨,买家有更多选择,所以明年买房,与其盯着新房开盘,不如多看看二手次新房。
未来好房子才抗跌,差房子没人要
以前买房闭着眼买都涨,现在得挑着买,品质成了硬通货,住建部从2024年开始推好房子建设,要求减少超60米高楼,推广绿色智慧住宅。
![]()
那些没配套、品质差的房子,越来越难卖。
这说明购房者越来越理性了,以前买房子看地段就行,现在得看物业、户型、绿化,甚至有没有适老化设计。
楼市早就不是普涨普跌的时代了,王健林几年前就说过,房地产会进入优质资产保值、普通资产贬值的分化时代,现在看这话一点没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