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汪下烟:中国支付的发展变革与未来展望|金融与科技

0
分享至



文/中国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汪下烟

支付本质上是货币的转移,而这种转移本身又与商品和交换的需要分不开。本文认为,支付发端于货币,最先的支付就是货币的交接和转移。支付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信息化和数字化,主要推动力量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支付的第三次变革将是支付与数字世界融合的变革。相信央行数字货币会成为推动第三次支付变革的重要力量。

支付的发展方向近来成为热门话题。支付之所以受到关注,一方面因为它与人类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近来支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有了商品和交换,人类的生产生活就和交易紧密联系在一起。交易的一方提供货物或者是劳务,另一方交付货币作为交换。支付本质上是货币的转移,而这种转移本身又与商品和交换的需要分不开。

中国古代支付曾经发达,到了清代发展出钱庄和票号,创造出全球范围内当时先进的支付工具。但由于未能跟上近现代支付工具支票、信用卡等的发展,20世纪中国的支付一度落后。近20年来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异军突起,重新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当前支付相关的热点话题,再次引发很多人的讨论:支付的下一步是什么,会往什么方向去?

支付进步与经济发展阶段休戚相关

支付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阶段休戚相关。从支付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或许能发现某些规律。支付发端于货币,最先的支付就是货币的交接和转移。从早期货币发源的实物——比如贝壳、金属货币,到现代的纸币,都是用某种物来代表价值,通过实物交付的方式来转移价值。这时支付和货币是一体的。这种面对面交接的支付是最早、最基本的支付方式,目前仍占有一定比例。

这种支付方式有很多优点:一方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利于双方控制交易风险——不给钱就不给货;另一方面这类支付不需要中介,交易双方自身就可以完成。但交付式的支付也有很大的缺点:一方面如果钱的数量大,则不便携带和运输,携带大量的金银货币远程运输,安全风险很大;另外交易的参与者需要见面。

中国的钱庄、票号以及后期银行的出现促进了支付发生重大变革。变化在两个维度上发生。一方面,钱的所有者把实物货币存到钱庄,钱庄将钱登记为账本上的数字——实物的钱变成了账本上的钱。另一方面,钱庄和票号给钱的所有者一张纸条——银票作为凭证,凭这张纸可以来取钱。本质上看这张纸条就是钱庄再次记账和取钱的通知。银票可以在不同人之间转手,钱本身和钱的转移发生了分离。这实际上是货币的计价功能和流通功能发生分离,其意义非常重大——信息传递加入支付环节中,从而为现代支付模式打下伏笔。


票号和银行由此发展出异地支付:在两个地方各设一本账,由一地票号记账后开出银票,商人可以带着这张银票到另一个地方取钱。通过银票传递通知、异地记账实现跨地域的资金转移。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而且发展出支付的新模式——通知+记账。

很多人喜欢清朝年间山西票号的故事。里面讲到那时商人多地做生意,资金往来颇为不便。客商在南方买茶、北方卖马,资金远途转移要雇用镖局押运,成本高、风险也大。当时的票号观察到这可以单独成为一种生意,于是为异地经营的客商提供远途的支付服务应运而生。

票号在经营中发现,由于不同人在南方买卖和在北方买卖收付的金额相差不多,在南北方之间真正需要银两运输的量其实很小。所以他们采用记账而非交割的方式完成资金的转移。票号在南北方各建分店,每个分店都有一个账本。

由北方分店开出的银票,可以由人携带到南方分店取钱,反之亦然。为保障银票通知的真实性,票号发明了可以验证日期、金额等关键信息的密写对照模式——密押。在票面上明写金额、日期等信息方便客商使用,而在票上不太显著的地方记载一些看似无关的文字——密押,以便鉴别这些明写的金额和日期是否确实为票号自己的分店所书,只有对上才表明是未付过的真票。密押的原理一直沿用到今天。

通知+记账,作为银行体系支付的一种有效运作模式,从此在市场经济中落地生根,并且不断发展。虽然实物货币在日常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生产经营中很大比例的支付由银行完成。银行在不同分支机构建立各自账本,根据存款客户请求,一个分支银行开具通知,另一分支银行根据通知记账,完成资金的转移。这种模式被确立下来,成为支付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极大地方便了工商业发展和跨区域贸易往来。

之后支付的发展依然沿着记账和通知两个维度不断演进。很长一个时期记账方式没有变化,依然是纸质账本和手工记账,而通知方式不断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源于人们对资金转移速度的要求,而变化的技术基础是现代通信的发展。电报的发明和在支付中的应用是一个里程碑,信息可以瞬间实现远程传递。经历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可能都记得,那个时候的异地汇款需要到邮电局去办理,拍发电报,由邮电局通知取款。

银行间的汇款也要通过邮电局拍发电报,称为电汇。银行的记账通知由纸质的银票传递,逐步演变成电报传递,通知的速度不断加快,效率不断提高,资金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异地可用,直接推动了远距离交易和跨国贸易的发展。通知方式后来又发展到电传以至网络传递,用户不再需要到邮电局拍电报,而是在银行的营业厅就能完成。这一阶段支付的发展主要由通信的发展推动,也是在通知方式这一维度发生的重大变化。

支付的第二次变革

支付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信息化和数字化,主要推动力量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这次变革在记账方式和通知方式两个维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账本的数字化。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普遍开始实施电算化。先是把网点的账本数字化放到电脑里,形成电算化单机版。以往的存取款都是储户到柜台,柜员在相应的纸质账本手工记账。电算化之后变成柜员操作计算机记账......

付费¥5

阅读全文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10月刊总第143期

编辑 | 王茅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清华金融评论 incentive-icons
清华金融评论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
6071文章数 146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