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工资还没发。”
这不是某个人的抱怨,而是小红书上千条帖子的共同开头。建筑、幼教、光伏、医美、芯片、药企、物业、养老院……
![]()
几乎每个行业都在上演同一种剧情:人照常上班,钱却没了。
三年没发工资的物业员工,半年没领薪的幼师,连村委会书记员都在讨薪,这已经不是“企业困难”,而是整个社会运转的齿轮正在松动。
![]()
我们总在新闻里看到“经济回暖”“就业向好”,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是银行卡余额不动、房贷照扣、孩子要交学费、老人要吃药。
你说经济好了?我怎么没收到工资?
![]()
最讽刺的是,欠薪不再藏在角落,而是明目张胆。老板不解释,财务不回复,HR玩消失。你问工资啥时候发,得到的回答是:“再等等,公司困难。”
等了一月,两月,半年,三年……“困难”成了永久状态,“等等”成了拖延话术。
![]()
更荒唐的是,有些公司一边欠薪,一边还在招人。面试时说得天花乱坠:“我们前景很好,就差你了!”
人一入职,工资就开始拖欠。这不是招聘,是“画饼续命”,用新员工的期待,喂养旧公司的残喘。
![]()
为什么媒体不报?
因为“欠薪”不够“正面”,不够“提振信心”。可小红书上的普通人不会管这些,他们只说真话:“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不能买新书包,我说不出口。”“房东说再不交租就换锁,我连外卖都不敢点。”这些话没有数据支撑,却是最真实的生活切片。
我们总说“共克时艰”,可“艰”是谁在扛?是老板吗?不是。是那些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朋友圈晒旅游的老板们吗?
![]()
他们只是换了说法:从前叫“战略调整”,现在叫“降本增效”。从前叫“上市冲刺”,现在叫“现金流紧张”。变的永远是话术,不变的是让员工买单。
而员工呢?
不敢闹,不敢辞,更不敢仲裁。一闹,可能连“等等”都没了;一辞职,社保断了,房贷断了,生活直接崩盘。
![]()
于是,大家选择沉默,选择“再撑撑”,直到撑不下去,才在网上发一句:“有没有人和我一样?”
结果发现,原来这么多人一样。
从芯片到家装,从人工智能到村委会,欠薪像一场无声的瘟疫,蔓延到每个角落。它不分行业,不分学历,不分城市大小。你再努力,再敬业,也抵不过老板一句“没钱”。
![]()
更可怕的是,这种“常态”正在被接受。以前欠薪是新闻,现在欠薪是日常。以前大家愤怒,现在大家麻木。
![]()
“能上班就不错了”“至少还有五险一金”成了自我安慰。可五险一金也是工资的一部分啊!你扣我工资,还拿我的钱交社保,这是救济我,还是二次收割?
我们总说“企业不容易”,可员工就不容易吗?
![]()
企业可以转型、可以倒闭、可以跑路,员工呢?一个月不发工资,生活就捉襟见肘;三个月不发,就要开始借网贷;一年不发,家庭可能就散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正在发生的真实。那个三年没发工资的物业员工,他不是懒,不是差,而是被系统性地抛弃了。
![]()
他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价值全进了别人的口袋。
欠薪不是“个别现象”,是经济结构失衡的恶果。当利润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当“降本”成了唯一的“增效”手段,普通人就成了最先被牺牲的那一批。
我们不需要虚假的繁荣,我们需要的是:工资按时到账,劳动得到尊重,生活有基本保障。
![]()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所有的“发展”“进步”“未来可期”,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欠薪不该是常态,沉默也不该是结局。
是时候让这些声音被听见了,不是在小红书的角落,而是在政策的桌前,在监管的眼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