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在咱自己家,还得说外语?
今天去医院,前面一对黑人母女看病。医生一看到她们,立马像按了切换键,张口就是流利的英语。这场景,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诊室里人不多,空气里飘着消毒水的味道。那对母女刚在医生对面坐下,医生脸上的职业微笑还没来得及调整,话术已经变了频道。
![]()
“What's the problem?”一句标准的英语问诊,直接把周围的气氛搞得有点微妙。那对母女似乎也愣了一下,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和手势,连说带比划地描述病情。整个过程,医生没提一个中文字,仿佛中文在这个诊室里被暂时屏蔽了。这一幕,就像在自家厨房做饭,突然来了个客人,你立马把锅里的红烧肉换成了牛排,还得用英文介绍做法。
![]()
这事儿一出,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网友觉得,医生这是“服务意识超前”,体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待客之道,怕外国友人沟通不畅,耽误了看病。也有人说,这纯粹是“过度服务”,甚至是某种不自信的“崇洋”心态在作祟。咱们中国人在国外,谁会因为你是中国人,人家就主动切换成中文频道?都是自己掏钱请翻译,或者硬着头皮用蹩脚外语沟通。怎么到了咱自己地盘,反而成了主人迁就客人?更有人猜测,这或许是医院内部不成文的规定,为了打造“国际化服务”的招牌,要求员工对特定面孔人群主动使用外语。
![]()
这种“一刀切”的服务,看似贴心,实则有点用力过猛,把平等交流变成了单方面的“讨好”。
咱们的好客,别成了惯坏别人的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