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凌晨2点35分,基辅德斯尼扬斯基区一座九层居民楼被爆炸撕裂,二楼和三楼陷入火海。市长克利奇科紧急通报:至少26人受伤,包括6名儿童,这是俄军连续第二夜对首都的密集攻击。
社交媒体视频显示,16层高楼屋顶被无人机残骸击穿,奥博隆区另一栋建筑同时遇袭。尽管乌军防空系统击落72架无人机,仍有“见证者-136”型无人机穿透防线击中民用设施。
![]()
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无人机袭击后,基辅一栋住宅楼燃烧的照片
此次袭击延续了俄军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模式。就在前一天,弹道导弹袭击基辅导致2死12伤,而10月23日哈尔科夫幼儿园遇袭造成1名儿童死亡。
![]()
这种“双线施压”战术既打击能源网络又恐吓平民,旨在冬季前最大化心理威慑。正如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所言:“他们试图用废墟和黑暗逼迫我们屈服。”
“除非看到明确和平路径,我不会浪费时间会见普京。”10月25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表态,标志其外交策略转向现实主义。他直言对俄乌双方“极度失望”,尤其强调“泽连斯基与普京之间存在巨大仇恨”。
![]()
2024 年 10 月 29 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德雷克塞尔山参加由建设美国未来组织主办的圆桌讨论后离开
此番言论与白宫发言人莱维特日前“峰会未完全取消”的暧昧表态形成对比,揭示华盛顿对莫斯科拖延战术失去耐心。
制裁成为新杠杆。10月22日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的打击,首次触及俄能源命脉。
财政部长贝森特强调“现在必须停止杀戮”,但克里姆林宫特使基里尔轻描淡写回应:“制裁不会重创俄经济,油价上涨将抵消损失。”
![]()
一个代表发动战争的国家的丑角指责其受害者“不想要和平”。典型的克里姆林宫马戏表演
这种自信源于现实:俄财政部数据显示,9月石油出口收入环比反增3%,主要得益于印度以折扣价扩大进口。
“俄美乌已接近外交解决方案。”10月24日,俄首席经济谈判代表德米特里耶夫向CNN释放乐观信号,但未给出任何具体路线图。
这种空泛表态与战场现实形成尖锐矛盾:同日俄军向哈尔科夫发射滑翔炸弹,苏梅州遭FPV无人机追杀农民,而顿涅茨克前线持续炮击民用设施。
![]()
俄罗斯高级经济谈判代表德米特里耶夫于 2025 年 8 月 15 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更深刻的悖论在于俄方谈判底线。德米特里耶夫对福克斯新闻强调“必须考虑俄罗斯利益”,其核心要求仍是乌克兰放弃整个顿涅茨克州并接受“去军事化”。
这种立场甚至遭到特朗普公开批评:“普京总在最后时刻增加要价。”
分析人士指出,克里姆林宫的“接近和平”叙事实为瓦解制裁联盟的心理战。
正如乌外长库列巴所言:“他们用和平辞藻掩护坦克推进。” 也就是嘴里叫哥哥,腰里摸家伙的意思。
![]()
2024年3月23日,第聂伯罗水电站遭到俄导弹袭击
袭击民用建筑的同时,俄军系统性地摧毁能源基础设施。10月25日夜间,第聂伯罗水电站再遭巡航导弹击中,导致切尔卡瑟等三个州断电。
乌能源部长加卢先科警告:“电网修复速度已跟不上破坏节奏。”这种危机在数据中凸显:俄军9月以来发动47次大规模能源袭击,乌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40%。
北约情报显示,俄军正采用“三波次”打击战术:首波无人机消耗防空弹药,次波弹道导弹攻击变电站,末波巡航导弹补刀修复团队。
这种专业化打击迫使乌克兰实施“预防性停电”,基辅日均限电已达6小时。市长克利奇科坦言:“今年冬季可能是全面入侵以来最艰难的。”
尽管公开表态强硬,美俄接触仍未中断。Axios披露,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将于10月25日在迈阿密会见德米特里耶夫。
此举旨在探索“非公开解决方案”,但双方底线悬殊,难以达成一致。
欧洲试图弥补外交真空。法国宣布追加提供“紫菀”防空导弹,英国则推动“风暴之影”导弹增产。但欧盟内部裂痕难消:匈牙利再次否决对俄钻石禁运,德国拒绝立即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这种分歧被克里姆林宫充分利用。德米特里耶夫嘲讽道:“去年俄经济增4%,欧盟不足1%,制裁究竟伤了谁?”
伤亡统计揭示冲突的残酷升级:10月25-26日,乌克兰全境至少4人死亡、17人受伤;2025年以来,俄军对城市袭击频次同比上升73%;联合国数据显示,今冬或有300万乌民众需紧急取暖援助。
更隐蔽的危机在医疗系统蔓延。基辅第7医院医生谢尔盖·邦达连科透露:“伤员中30%是无人机碎片伤,但最缺的是抗生素和镇痛剂。”
这种物资短缺与俄军针对药厂的打击直接相关——10月以来,哈尔科夫3家制药厂被毁,导致青霉素价格暴涨400%。
当前局势呈现矛盾特征:一方面,美国制裁与欧洲军援构建起持续压力;另一方面,俄军战场优势仍难撼动。
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指出转折点所在:“当西方远程导弹到位时,俄军后方补给线将彻底瘫痪。”但此过程充满变数——特朗普警告“可能不再提供战斧”,而欧盟1400亿欧元冻结资产贷款仍卡在比利时议会。
基辅废墟中的火焰映照出这场战争的本质:既是导弹与无人机的对抗,更是意志与时间的赛跑。
当特朗普说“不愿浪费时间”时,当德米特里耶夫称“接近和平”时,当克利奇科预警“最艰难冬季”时,真正的博弈仍在于谁先失去承受痛苦的勇气。而26名基辅伤者中6名儿童的哭声,正是对这种勇气最残酷的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