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将军何进因其蠢就真的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吗?
何进因其妹为皇帝生子刘辩得权,现皇帝要另立太子,又需先杀何进。何进就是一可有可无的人物,虽然有时还居要位,可惜他没有自生的能力,全靠别人上位,也就随时可杀。
何进真的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吗?
熟悉三国故事的人,大都记得这样一个画面:大将军何进踌躇满志地站在洛阳宫门前,手握兵权,却迟迟不敢动手清除宦官。最终,他被十常侍诱入宫中,一刀斩杀。紧接着,董卓进京,天下大乱,汉室名存实亡。
![]()
我们习惯把这个转折点归结为一场偶然——一个愚蠢的决定,毁掉了一个王朝。但问题是:如果何进真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为何他的死,竟成了帝国崩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说到这儿,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想想:一个人,真能因为“没本事”,就被定义为“可有可无”吗?
何进出身屠户,靠着妹妹成为灵帝皇后,才得以执掌大将军印绶。史书说他“素无才略”,遇事犹豫不决。面对宦官专权,他既不敢果断出手,又不愿退让妥协,最后竟想出“召外兵以胁宫中”的主意,引董卓入京。这一招,看似取巧,实则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这些行为确实难称高明。可问题在于,若他果真毫无分量,为何整个权力结构会在他倒下后迅速瓦解?
这就得换个视角来看了。权力从来不是由个人能力单独决定的,而是一张复杂的网络。每个节点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本身强弱,而是它所处的位置、连接的路径。何进或许不是光源,但他恰好是电流通过的关键接口。
他是外戚集团的实际领袖,掌握京师禁军;他是士大夫阶层在对抗宦官时唯一能依赖的武力支点;他还是地方军阀得以合法介入中央事务的政治跳板。三股力量交汇于他一身,哪怕他本人昏聩不堪,这个位置本身已具有结构性意义。
我们都相信强者掌控命运,弱者(蠢者,比如这里的何进)随时可替。可现实往往是:越是无能之人占据关键节点,越容易成为系统中最危险的薄弱环节。这时,他的存在不再体现为贡献,而表现为风险——一种无法预测、难以控制的变量。
设想一下:如果坐在这位置上的是曹操,他会贸然召董卓入京吗?不会。他要么暗中布局,一举铲除宦官;要么隐忍待机,积蓄实力。他知道每一步的代价。
可何进不知道。他既缺乏对局势的整体认知,也无驾驭复杂博弈的能力。召董卓入京,就像按下了一个自动执行而他无法控制结果的指令。等他死后,命令仍在运行——制度一旦被触发,就不会等人回头。
这就好比现代组织里某个中层管理者,能力平平,业绩一般,却恰好卡在财务审批、跨部门协调与高层汇报的三岔路口。平时没人注意他,裁员名单上第一个划掉的就是他。可等他一走,项目卡顿、信息断层、客户投诉接踵而来——原来那个“不起眼”的人,竟是整条流程默认运行的底层协议。
![]()
历史从不只由英雄书写。有时候,真正改变走向的,恰恰是那些本不该站上舞台中央的小角色。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过一句话:“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多少年来,命运总是使自己屈从于这样的个人: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但是有时候,当然,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罕见的,命运也会出于一种奇怪的心情,把自己抛到一个平庸之辈的手中。——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
这话听起来荒诞,但在结构性危机面前,往往正是这种“平庸者的蝴蝶效应”,引爆了不可逆的进程。
陈寿写何进,笔调冷峻,近乎轻蔑。后世史家和小说家也多将他视为乱局始作俑者。但我们有没有可能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将结果归因于个人品德或能力缺陷,却忽略了结构性压力下的选择空间?
试想你是何进:一边是盘踞内廷多年的十常侍,耳目遍布宫中;一边是名义支持你、实则观望的袁绍、曹操等士族子弟;外面还有各地拥兵自重的将领,只认实力不认诏令。你要么妥协,继续当傀儡;要么冒险,赌一把翻盘的机会。
你说他会怎么选?
或许何进从未意识到,他手中的权力,其实是维系帝国不至于立刻分裂的最后一根细线。抽掉它,大厦未必立刻倒塌,但裂缝已无法弥合。
今天我们读这段历史,不只是为了还原真相,更是为了照见自己。
在企业里,总有那么几个“老好人”,业务不出色,晋升无望,但谁都愿意找他帮忙。他们像润滑剂,默默串联起各个断裂的环节。管理层常觉得这类人“可替代性强”,直到某天他离职,才发现多个项目同时停滞——因为他才是那个真正知道“谁该找谁”的人。
在公共治理中,某些基层岗位看似冗余,实则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环。一旦精简过度,服务链条就会出现盲区,群众诉求无处释放,最终演变成系统性信任危机。
甚至在社交网络中,一条普通用户的帖子能掀起轩然大波,不是因为内容有多深刻,而是因为它精准击中了某种集体情绪,并恰好被几个关键节点转发。那一刻,最微弱的声音也能成为风暴眼。
而上述这些,与个人能力无关。
所以,问题从来不是“这个人有没有用”,而是:“他在系统中承担了什么功能,而这个功能是否已被正式承认和备份?”
如果没有,那你所谓的“优化”,很可能只是提前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想说,何进绝非栋梁之材,这一点毋庸置疑。他的悲剧在于,既没有自生的能力,又占据了无法承受之重的位置。他像一根腐朽的柱子,撑着一座摇晃的大厦。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抽掉这根柱子是明智之举。
回到最初的问题:何进可有可无吗?
从个体能力看,是的。但从系统功能看,他不仅重要,而且致命。
他提醒我们,在任何复杂结构中,都要警惕那种基于单一维度的价值评判。当你准备移除一个“多余”的人或机制时,请先问自己:
他连接着谁?
他缓冲着什么矛盾?
他的缺席,会让哪些原本被压制的力量失去制衡?
否则,你以为只是清理了一个庸人,实际上可能已经亲手按下了重启时代的按钮。
#三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