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是猴子?NBA是猴子玩球?美国纽约青年共和党主席彼得·朱纳的这句“逆天发言”最近被扒了出来,像一颗炸弹丢进了舆论池子。你说这年头,什么话都能说出口,真是让人怀疑美国某些政客的脑回路是不是还在线。
![]()
这可不是某个人一时嘴快说漏了,而是一堆共和党青年团体领导人,在Telegram群里你一句我一句,像开了个“无底线玩笑大会”。聊天记录多达2900页,时间跨度长达半年。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的“黑人就是猴子”“去动物园看猴子玩球”,密密麻麻,全是种族主义的阴影。
这些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完全没有一点避讳。他们互相认同,互相附和,甚至还把“毒气室”这样的词挂在嘴边。彼得·朱纳威胁说,谁不支持他当主席就送进毒气室。这不是电影里的反派对白,这是现实里青年政治领袖的“日常”。
![]()
我忍不住想问,难道他们真的以为这种言论只是“私下玩笑”?还是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代表的身份?当一个人公开说“我爱希特勒”,你已经分不清是讽刺还是崇拜了。对手被叫“胖臭犹太人”,阿肯色州的成员被称作“胆小鬼”,连“西瓜人”这样的词都能随口而出。这是种族主义的老梗,明晃晃摆在聊天记录里。
群里至少有一人已经失业,另一位工作邀请被取消。这是后果,也是警告。可更多的人还在装没事,或者干脆觉得“说点过分的话也没啥”。美国社会的种族裂痕,难道就是这样一天天被挖深的吗?
![]()
NBA季后赛正在火热进行,球场上的黑人球员拼尽全力,汗水飞溅。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激励着无数观众。可这些共和党青年领袖们却用“猴子”来形容,甚至把看球比作动物园游玩。这种语言的侮辱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歧视,它是赤裸裸的贬低和否定。
假如这些聊天记录没被曝光,群里的“种族玩笑”是不是还会继续升级?是不是还会有更多恶毒的标签和刻板印象?这种氛围,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对政策的态度,对选民的看法?他们在群里能说出口的,在现实中就不会悄悄施加吗?
![]()
我翻看那些截图,里面的字句让人心寒。每一个笑声,每一个“哈哈哈”,都像是在对被侮辱的群体再次补刀。有人说,这只是年轻人不懂事,嘴巴没把门。可这些人是青年领袖,是未来可能主导话语的人。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不会就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
有人质问:如果一个黑人球员在NBA拿了冠军,创造了奇迹,他们还会叫他“猴子”吗?还是说只要肤色是黑,就永远被贴上动物的标签?美国自诩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为什么政坛还有这么多“原始”的偏见?
我想起小时候看NBA,看到球员们在球场上挥汗如雨,赢了就欢呼,输了就落泪。那种拼搏的样子,哪里像动物?倒是这些在群里嘲笑别人的人,像极了被偏见捆住的可怜虫。他们用嘲讽来壮胆,却忘了人性的温度。
网络上已经炸锅,评论区里一片质问和愤怒。有人说应该彻查,有人要求开除党籍,还有人呼吁反思整个政党培养机制。可你想想,这样的言论到底是个人问题,还是体制问题?为什么会有一群人觉得种族主义是“正常的幽默”?
这次曝光也让不少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共和党的青年团体。你可以不喜欢某个球员,可以吐槽比赛结果,但把人贬低到动物的层面,是底线被踩碎的表现。社会要怎么修复这种伤口?靠几句道歉,还是需要彻底的价值观转变?
很多人觉得美国种族问题已经过去了,其实只是表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涌动。那些聊天记录里的话,可能就是现实生活里很多人不敢说却偷偷想的。现在被曝光,只是让大家看清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个人觉得,这事不会就这么过去。媒体会持续跟进,更多聊天记录可能还会曝光。共和党内部也会有压力,毕竟谁都不想被贴上“种族主义”的标签。未来几个月,说不定会有更多人站出来反对,也可能会有更多类似事件被扒出来。
但问题是,光靠曝光有用吗?这些人的思想,已经扎根在心里。要让他们真正意识到错在哪里,恐怕不是一两次舆论风暴就能解决的。社会要有更强的反歧视机制,要有更深的教育,要有更广的包容。
有网友说,美国的种族问题就像一口老井,越挖越深,总有看不见的黑暗。这次共和党青年团体的聊天记录曝光,只是井口露出的一点点污泥。未来还有多少“污泥”会被掀出来,谁也说不准。
最后留个悬念吧:这些人会不会因为舆论压力而改变?还是等风头一过,继续在群里“自娱自乐”?美国的种族裂痕,真的能被一场曝光事件修复吗?我们只能等着看,等着社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