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胶州公布《胶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9月1日成文,内容共分12章,涉及城市性质与目标战略、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农业空间和耕地保护、生态空间保护、城镇空间和功能优化、中心城区规划、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等方面。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章节中提到,联动协同,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格局,全域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九龙山、艾山等山地丘陵村庄,加快特色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极具“国际范”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依托上合开放政策,提升国际会议、商贸会展、文化交往等功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建设时尚国际客厅。高标准建设上合大道港城发展轴和融合大道产业发展轴,依托轴带实现要素集约集聚,提升发展效能。
聚焦民生重点需求,以老旧工业、物流仓储和城中村为重点,加快推进卡奥斯新城、空港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优先补齐公园绿地、养老、停车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强化如意湖、少海等滨水、滨湖地区形态和风貌管控,高水平保护利用板桥镇遗址、三里河遗址、胶州城隍庙等历史文化遗存,依托重要市级公共设施营造开放、丰富、有活力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构筑“山水融城、古今辉映”的城市整体风貌。
区域协同发展章节中提到,突出胶东国际机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链接东北亚的能力,辐射带动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依托临空经济区联动京津冀、长三角,深化航运物流、商务会展、高端制造、科创研发等领域合作,打造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对外投资承接地和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
衔接青岛市高压电网,扩建500千伏胶东站,与500千伏崂山站、琅琊站共同为胶州市供电,增强外电接受能力。加快山东管网东干线及城市输气干线等天然气主干管道胶州段及配套分输站建设。
推动胶州—高密联动发展。以临空临港协作为重点,共建青潍发展轴。依托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优势,加强两地园区分工协作,构建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G309等跨界道路改扩建。
推动胶州—城阳一体化发展。加强大沽河生态廊道、胶州湾的共同保护,联合开展生态修复。整合胶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开放平台和城阳区创新产业优势,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提升跨大沽河两岸交通连通能力,实施青兰高速扩建、中北快速路建设工程,打通扬州路—正阳路、香港路—河东路、永定河路—田海路,推进地铁15号线和8号线支线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胶州—西海岸一体化发展。加强洋河生态廊道、胶州湾的共同保护,联合开展生态修复。以“三港联动”为重点,促进陆海协同,共建湾区西部发展轴。提升胶州湾西侧交通连通能力,实施沈海高速、青兰高速扩建工程和G204改建、温州路二期建设工程、尚德大道跨洋河通道工程,推进地铁12号线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中提到,到2035年,全市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10.9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按照主导用途分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严格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空间准入,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积极稳妥推进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处置,分类分批提出处置方案,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的政策要求。严格限制围填海用于房地产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及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项目。
城镇空间和功能优化中提到,规划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一般镇”的3级城镇体系。1个中心城区,包括上合、临空、主城等3个组团,重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青岛市副中心城市,城镇人口85万。
1个新市镇即李哥庄镇,城镇人口5—10万。
3个一般镇即铺集镇、里岔镇、洋河镇,城镇人口1—3万。
中心城区规划中提到,构建“一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打造现代组团型城市。“一轴”。即上合大道港城发展轴,串联各组团,是集功能、景观、交通为一体的复合发展轴。“三组团”。即上合组团、临空组团、主城组团。
上合组团。建设极具“国际范”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依托上合开放政策,培育国际会议、商贸会展、文化交往等核心功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建设时尚国际客厅;依托政策优势和创新资源,引进大型科技创新企业、大学,吸引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创业基地。
临空组团。建设“现代范”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强“多式联运”,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做强枢纽功能;利用政策优势,培育高端商务、总部经济,做优服务功能;放大枢纽优势,集聚临空高科技制造业,做大产业集群。
主城组团。建设极具“活力范”的品质城市示范区。对接青岛市区,沿上合大道、站前大道培育高端服务功能;加强城市更新,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高城市文化魅力。
预留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空间。依托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创智资源和少海、如意湖等风景文化魅力空间,布局都市型产业用地空间,培育科技创新、物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集群;中心城区内部结合城市更新打造产业、服务、居住高度融合的产业社区,重点引入研发、孵化、科技服务等功能,提升城市创新活力。(本文仅为规划的部分内容)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