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三晋大地的脑科学临床研究迎来里程碑时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式揭牌成立全省首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这一平台的落地,标志着山西在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转化领域迈出关键步伐,将国际前沿科技与本土临床需求深度对接,为偏瘫、意识障碍等患者点亮康复新希望。
![]()
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军,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屠晓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智能微创与脑健康研究中心筹备负责人赵扬,山医大一院党委书记徐钧、院长周芸等共同见证揭牌。作为"健康山西"建设的核心实践载体,该中心以"医教协同、医工结合"为核心路径,整合全院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构建起以神经外科为核心,联动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的攻坚团队。
在硬件配置上,中心同步配备国际一流装备:复合手术室可实现精准介入操作,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植入精度,高精度脑电系统能捕捉细微神经信号,闭环神经调控仪与智能康复训练设备则形成术后干预闭环,完整覆盖"术前评估-术中干预-术后随访-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为技术落地提供硬核支撑。
![]()
瞄准临床痛点,中心初期将聚焦两大攻关方向。针对脑卒中、脊髓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团队计划采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重建神经信号通路,缩短患者康复周期——这一技术路径已在清华大学此前的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其研发的无线微创系统曾帮助瘫痪14年患者通过意念驱动设备实现自主喝水,解码准确率超90% 。同时,借助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技术破解"意识迷雾",为植物人等意识障碍患者提供促醒新方案,填补区域诊疗空白。未来,中心还将拓展技术应用边界,探索癫痫、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创新治疗路径。
![]()
这一创新平台的诞生,源于山西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医学院两年多的深度协同。2023年3月开启合作以来,两校成立"清山"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在生物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等领域联合攻关,已发表8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多篇刊载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刊,获批6项联合科研项目并取得2项发明专利 。人才交流机制更成为合作基石:48名山西医科大学青年教师与博士生赴清华参与科研,清华连续三年组织临床医学学生赴晋开展基层实践,形成"项目共研、人才共育"的良性生态。
清华大学在脑机接口领域2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山西医科大学丰富的临床资源形成完美互补。从2025年3月两校校长层级商谈合作,到8月校内专题推进项目,再到9月访问清华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敲定细节,校际联动不断深化;8月与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的对接,则为成果转化打通产业通道。这种"高校技术攻关+医院临床验证+企业产业转化"的模式,正是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体现 。
从实验室的神经信号解码,到病床边的意念康复训练,脑机接口技术正重塑医疗边界。山医大一院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将让山西患者就近享受到国际前沿诊疗服务,更将推动区域医疗从"疾病治疗"向"生命质量提升"转型。随着医工融合的持续深化,这片沃土上正生长出脑科学创新的"山西力量",为全国脑机接口产业生态构建注入新动能。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