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会珍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论语·学而》中有“入则孝,出则悌”,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家里尊敬父母,爱戴兄长,那么他到了社会上也一定可以谨慎处事,有礼有节,像对待父母兄长一样对待领导和朋友。
孝行也被我国古代社会列入法典,比如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后,要暂时弃官回家守孝,并且一守就是数年,守孝期间要素衣、素食,也不能有欢娱活动,名为丁忧。宋代官员有三年守父母丧(丁忧)之制,丁忧期内,须解官持丧服。丧期满复职称“服阙” ,如丧期未满,朝廷特许或特诏复职者,称“起复” 。 “起复”任事之后,该官员 官衔前系“起复”二字。 宋时江州(今九江市)岳飞家族丁忧事,有“服阙”,也有“起复”。
岳飞江州丁忧,三道诏书起复
绍兴六年(1136)三月,岳飞很忙,很痛。先是朝廷貌似有意北伐收复中原,任命他为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还是副职主持工作。十二日,都督府急令岳飞奔赴襄阳。二十六日,岳母姚氏军中去世。岳飞三天水浆不沾,哭红了双眼,与儿子岳云等“跣足扶榇”,从鄂州(今湖北武昌)徒步前往庐山安葬。
![]()
岳飞像( 明代绘,帝后祭祀历代功臣用,清代转移南薰殿藏 )
临安(今杭州)朝廷,宋高宗与宰相赵鼎分别获悉姚氏的讣报。赵鼎深知岳飞至孝,立即按例通过枢密院于四月初七、初接连发文让他起复,同时请高宗下《起复诏》。据赵鼎给高宗的《乞起复》奏札,“缘初八日歇泊假”,由于恰巧休假,故而请高宗“初九日降制”。第一道《起复诏》四月初九发出。高宗肯定想到了岳飞会抗辞,所以自己先说了“无用抗辞,即祗旧服。”勿要再上奏推辞,即刻遵从旧例起复:
比阅军中奏,知卿奄遭内艰,倚注之深,良用震怛。然人臣大义,国耳忘家,移孝为忠,斯为两得。已降制命,趣卿起复,卿宜体几事之重,略常礼之烦,无用抗辞,即祗旧服。乘吏士锐气,念家国世雠,建立殊勋,以遂扬名显亲之美,斯孝之至也。故兹亲笔,谅悉至怀。付岳飞。(御押)
朝廷来使带着御赐抵达庐山时,岳飞准备以孝服谢恩,使者坚决不同意。岳飞在这之前扶灵还没到江州时就已经上奏表说自己靠月俸的余钱,足以办齐丧事所需,恳请高宗停止特赐方才心安,有《辞母亡格外赙赠及应办丧事奏》:
草土臣岳飞状奏:臣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札子二道,奉圣旨,岳飞母身亡,已降指挥起复,于格外特赐银、绢一千匹、两,令户部支给。所有葬事,令鄂州协力措置施行。臣上荷圣恩,唯知感泣。契勘臣今般挈家属,扶护母丧,已至江州瑞昌县,择定江州界营葬。臣以月俸之余,粗足办集,所有上件恩数并格外赙赠,伏望圣慈併赐寝罢,庶安愚分。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岳飞接到尚书省命他起复的密劄,立即上了《乞终制劄子》,奏表中历数少年丧父寡母抚育艰辛,金军侵扰母子分离痛楚,母亲生病未能侍奉在测愧疚,最后道出“矜怜余生,许终服制”的渴望。《乞终制劄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臣今月十二日至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已择日降制起复,缘目今人马无人主管,及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次行下,岳飞特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伏念臣孤贱之迹,幼失所怙,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国家平燕云之初,臣方束发,从事军旅,誓期尽瘁,不知有家。自从陛下渡河以来,而臣母沦陷河朔,凡遣人一十八次,始能般挈,得脱虏祸,惊悸致疾,遂以缠绵。臣以身服戎事,未尝一日获侍亲侧,躬致汤药之奉。今者遭此大难,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辄欲无生。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复,在臣么微,固深衔戴。然臣重念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绖之制,面颜有靦,天地弗容。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已般挈扶护前来,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余生,许终服制。取进止。
![]()
岳母墓 作者2017年2月摄于九江市柴桑区
岳母落葬庐山后,岳飞入住庐山名刹东林寺,准备守三年之丧。他再次辞谢赠银《辞格外赙赠银绢札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比蒙圣恩,以臣母身亡,特赐银、绢一千匹、两,即具恳免。今月初一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遭遇圣眷,过于山岳,感激之心,惟极涕泗。今已安葬了当,种种办集,皆自陛下恩被之所及,所有前项银、绢实难重叠祗拜,伏望特赐寝罢。取进止。
此时枢密院要求起复任职的劄子金字牌递从又到江州,岳飞再上《乞终制第二劄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准枢密院札子,勘会臣母魏国太夫人姚氏身故,已降指挥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职事,不得辞免,仍具已供职月日闻奏。臣契勘除已具辞免奏闻外,伏望圣慈检会所奏,特许臣终制。取进止。”
后来岳飞还有言辞更恳切,诉求仍不变的《乞终制第三札子》,“今既眼目昏眊,又不能身先士卒”: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近于四月十二日具奏,辞免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今月初一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仍不得再有陈请。依已降指挥,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调发,不管少失机会者。伏念臣叨荷圣恩,实倍伦等[插图],惟期尽忠,庶图报称。缘臣老母沦亡,忧苦号泣,两目遂昏,方寸亦多健忘,自揆余生,岂复尚堪器使。非敢独孝于亲,而于陛下不竭其忠,正谓灾屯。如此,不能任事。况臣一介右列,若学术稍优,谋略可取,亦当勉强措置调发。臣于二者俱乏所长,今既眼目昏眊,又不能身先士卒,贾作锐气。苟不罄沥血诚,披告陛下,则他日必致颠跻,上辜委寄。伏望睿慈俯察孤衷,许臣终制。取进止。
高宗在岳飞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恳请守制后,下了第三道《起复诏》,软话硬说,软硬兼施。国家艰难之际,正是用人之时,你不是一直想收复中原?下图中曾亮相2008年西冷秋拍的拍品,即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
![]()
宋高宗 赵构赐岳飞《起复诏》(图片源自网络)
三年之丧,古今之通礼也。卿母终天年,连请守制者,经也。然国事多艰之秋,正人臣干蛊之日,反经行权,以墨缞视事,古人亦尝行之,不独卿始,何必过奏之耶。且命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诸将正在矢师效力,卿不可一日离军。当以恢复为口,尽孝于忠,更为所难。卿其勉之。
款识:绍兴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皇帝书赐岳飞。
历代几十个名人提拔,其中乾隆五十八年官杭州府临安县知县桐城汪志伊跋文中有庐山字:“庐山刻不忘中原,尽孝于忠岂待言。可惜精忠无用处,空教三字狱成寃……”
收到这道起复诏后,岳飞中止守墓,下了庐山,重返鄂州。为了寄托自己的孝心与哀思,他木刻了母亲像,行“定省之礼如生时”。起复后在升任太尉前岳飞均用“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状奏”。
岳珂丁忧江州,两部著作完工
岳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岳飞第三子岳霖之子,历任户部侍郎等官职。文学家、史学家,富收藏,精鉴别,工书法,一生著述甚多。
岳飞的冤案被宋孝宗平反之后,岳霖尽力搜罗到了包括宋高宗亲笔御札的相关资料,他还“访于遗卒”,请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了岳飞传记的草稿。岳霖去世后,其子岳珂继承父亲的遗志,至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四月整理岳飞遗文,上《徼进奏状》呈宁宗,同时以副本分送宰执、台谏诸官。
嘉泰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宋宁宗下诏追封岳飞为鄂王。宋宁宗嘉定十年(1218),岳珂将上述文字,另加《天定录》三卷,在嘉兴府刻版印刷,取名《鄂国金佗稡编》,即有了上篇中岳飞丁忧期间的各种诏书及劄子。岳飞追封颚王后岳珂进《谢封鄂王表》也在其中:
臣珂言:今月二十三日准告,大父先臣飞追封鄂王,臣已于当日望阙谢恩讫者。剡奏吁天,辨先世百年之枉;疏恩裂地,启真王一字之封。烨然宠命之颁,贲此勋盟之旧,臣珂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岳珂终其一生都自称江州人,其父岳霖在广州任上去世时岳珂10岁。结束了随父宦游四处迁徙的生活后,他在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13岁时回到江州故宅生活,从此以江州为家。之后一生在除了外地为官,当丁母忧、罢官、解官、养病等都会回到江州家中。
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岳珂30岁在临安司农寺主簿任上时母亲去世,他按例丁母忧服丧回到江州。丁忧期间的嘉定七年(1214)他完成史料笔记著作《桯史》和考证类笔记著作《愧郯录》。
《桯史》中有一篇记录了他在九江丁忧期间嘉定七年的日常会友。从四川回庐陵的王才臣拿着《淳熙内禅颂》作品到九江拜访他:“余甲戌岁在九江,才臣自蜀东归,尝访余而出其稿。”王的作品通篇赞美的是下令杀岳飞的宋高宗“惟我高宗,克宏济于兹,左秉招摇,右提干将,洒扫函夏,复寿炎箓,兹惟难能哉!”,左手握着权柄,右手提着干将剑,宋朝国运全靠他老人家啊!岳珂对他的文章技艺评价颇高:“小技如尺牍,本朝惟山谷一人,今王君亦咄咄逼之矣。”比得上黄庭坚了!到嘉定八年(1215),岳珂丁忧三年期满33岁,终丧除服,服阙后到临安任军器监丞。
《愧郯录》多考证北宋典章制度,帝后名讳,臣僚谥号,祭祀礼仪等,解释详细但冗长。其中有一篇《开先寺》:“庐山之址有寺曰开先华藏寺,依山阳,占籍江东之南康军。珂按:京师太平兴国寺实有开先殿,以奉艺祖神御云云。”江州人对庐山还是熟悉,信手拈来。
岳珂是个文人,一生少有祖父那样的从军经历。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五月,他在镇江总所时王师北伐,曾短暂深入战场体验先祖军旅,《桯史》中录有《开禧北征》抒发自己久居安逸、壮志未酬的感慨。
岳珂一生为官并不像他祖父那样显达于朝野且多有翻覆,在九江丁忧时他曾与友人说起自己困居山林十六年,没有途径将颂文上呈朝廷:“堕在山林,无阶上彻,盖十有六年于兹。”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岳珂受封邺侯,他在九江作诗《己亥明禋恩封邺侯感愧有作》二首,诗中流露出的怅惘、厌倦等情绪和诗名感愧表达的就是他当时的困顿。写完此诗不久的嘉熙三年他为权户部尚书、八路制置茶盐使,兼守当涂,正三品。但第二年嘉熙四年(1141)即被罢职,紧接着遭弹劾,削官一秩。后去世。
己亥明禋恩封邺侯感愧有作二首 其二
布衣所朱极封留,佩印归来天倦游。
汗马无功开上郡,铸龟有意雇中流。
南巡空负黄图恨,北望还兴紫陌愁。
王国不烦谋主父,自怜支子亦通侯。
后记:
南宋泰州通判王明清撰《挥麈录》记载:岳飞父子被杀那年,他在绍兴,有学者张尧叟唐老自九江来听说了岳飞父子被杀,对他说起:“仆去岁在羌庐,正睹岳侯葬母,仪卫甚盛,观者填塞山间如市。” 仪仗护卫非常盛大,观看的人挤满山间,像集市一样!
如今,九江市柴桑区岳母墓经常有人拜谒。不远,岳飞夫人李娃的墓地与岳母不远相望。岳飞冤案昭雪后李娃返回江州,病逝后葬在太阳山腰处,距岳母姚太夫人墓2.5公里,婆媳俩,遥遥相对。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不再仅仅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已经成了九江市岳飞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提供给后人无尽慰籍和敬仰。
![]()
岳飞夫人李娃墓前守墓人 作者2016年7月摄于九江市柴桑区
【作者简介】
辛会珍,1969年11月出生,山西临汾人。九江某央企从事管理工作30多年,研究员。业余喜宋史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