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贺迪)从治腰腿疼的新办法,到能用4D打印补骨头的黑科技,再到突破神经功能障碍的脑机接口技术,更有帮瘫痪病人重新站起的干细胞治疗,这些骨科医生和患者最关心的话题,都“打包”在一场学术盛宴中。
![]()
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主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承办,陕西省骨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国际联合研究基地协办的“第六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八届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
本次会议聚焦骨科“数字化、微创化、智能化、生物治疗”前沿方向,邀请国内骨科临床、基础研究及数字骨科领域知名专家齐聚西安,通过专题演讲、病例研讨等形式,围绕脊柱、创伤、关节与数字骨科的最新成果展开深度交流,为行业呈现了一场高规格学术盛宴。
![]()
会议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总院长贺西京主持。
![]()
陕西省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孙振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桑宏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震分别致辞,希望以会议为契机,促进前沿技术交流,推动数字骨科、智能手术等创新成果的临床应用,为骨科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人民健康。
![]()
![]()
![]()
![]()
作为会议重磅环节,主论坛堪称“骨科顶流局”——全国各地该领域专家悉数登场,核心学术报告环节亮点频现: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刘晓光教授分享《复杂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策略及并发症处理》,解析重症椎管疾病的临床决策要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宏建教授围绕《腰椎退变性侧弯的诊疗策略》,梳理脊柱畸形的规范化诊疗路径;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李斌教授带来《椎间盘退变的力学干预》,从基础机制层面探讨脊柱疾病的干预思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长李建军教授以《脑脊髓接口推动脊髓损伤康复的临床转化与展望》为题,展望了神经康复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桑宏勋教授分享《新型3D打印骨关节修复材料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展示医工融合的创新前沿进展;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贺西京教授汇报《MSCS精准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呈现干细胞技术在骨科重症领域的临床探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召民教授、附属第二医院艾福志教授,分别围绕《神经纤维瘤性腰骶段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寰枢关节截骨矫形术》分享复杂病情的手术实践;北京积水潭医院何达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浩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高延征教授、南京明基医院田纪伟教授,还分别就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骨整合技术、导航与3D打印技术、骨科机器人应用等创新技术进行了专题分享。
![]()
![]()
下午的“脊柱和基础”与“关节和创伤”两大分论坛精准对口,覆盖脊柱疾病、关节修复、创伤诊疗、数字骨科等细分领域的前沿内容,几十位专家通过专题报告、讨论互动等形式,全面呈现了骨科领域的临床与科研进展,让参会者沉浸式获取细分领域前沿动态。
![]()
![]()
![]()
![]()
![]()
![]()
数字骨科与先进治疗技术的融合,正推动骨科诊疗向更精准、微创、个性化的方向迈进,而4D打印等具有时空动态特性的技术,标志着骨科已进入能够模拟人体生理修复过程的新阶段。
本次会议通过汇集国内专家资源,重点倾斜支持西部医疗发展,体现了推动全国骨科均衡进步的责任,凸显了“临床需求牵引科研创新,基础研究推动临床转化”的双向互动模式,推动了行业前沿理念的共享与落地。展望未来,会议凝聚的共识将进一步加速骨科领域创新成果的临床落地,最终实现患者更快康复、更好疗效的核心目标,持续为中国骨科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