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国乒替补出征,日本却打得比谁都紧张,这就是伦敦球星挑战赛的真实场面。10月25日,双打项目尘埃落定,最戏剧的结果出现了——三条线、六个席位,全是中国人,不管是国乒还是“中华队”,冠军和亚军都姓中。这不是喊口号,是赛程摆在那儿的现实。
![]()
日本队原本想在这站“收割5金”刷存在感,主力全带来了,从混双到单打排兵布阵做得很认真,结果双打三线全灭,脸上挂不住。最炸裂的是混双,松岛辉空和张本美和这对组合从巴黎奥运周期就被当成重点包装,技术路线很前卫,可一个爱乱打一个爱急躁,遇上林昀儒和郑怡静,节奏立刻崩盘。半决赛1比3出局不算意外,更要命的是,他们场上的表情像是两条平行线,眼神都懒得交流,这状态想打进决赛,确实勉强。
![]()
女双更让人看不懂,日本队推了两套新阵型,试图找“惊喜打法”,结果却先在自家内耗里打掉一对,之后早田希娜和伊藤美诚这对王牌组合又被国乒小将覃予萱和纵歌曼3比1打翻,过程不惨烈,但每个细节都在透露一个事实:节奏跟不上,反拉没质量,关键分处理不稳,日本队的女双体系还是没解决“遇到中国球”的问题。这不是心态,而是能力短板。
![]()
男双不用展开,户上隼辅因伤退赛,松岛辉空孤掌难鸣,日本队直接弃权。说白了,日本这次双打战略,是从雄心壮志变成全线熄火,甚至没撑到决赛舞台。而此时中国队这边,替补阵容、香港队、台北队全在胜者组里排队,几乎完成一次“非主力护城河”的展示。
![]()
重点来了,三场决赛都没有日本人,但都有中国球员或中国体系训练出来的人,混双黄镇廷/杜凯琹、男双冯翊新/郭冠宏、女双国乒“双小花”会师,如果硬要给这个场景下个定义,那就是:即便主力缺席,中国人打中国人,节奏照样是世界第一档。这也是WTT历史上第一次“双打决赛全中国人”,不是数据游戏,是比赛真实反映的竞争格局。
![]()
问题又来了,日本队接下来靠谁翻盘。男单签表里他们占五席,但四个人扎堆在上半区,内战打不完,最多产出一张决赛门票。下半区只有宇田幸矢,状态本就摇摆,很难从欧洲力量中突围。女单六人进十六强,看似人数多,但早田希娜状态没回满血,伊藤美诚依旧犹豫失误多,张本美和状态起伏,日本包揽冠亚军的声音,这轮看起来更像豪言而不是预测。
![]()
所以说,这不是简单的“一站比赛赢输”,更像一次体系照镜子。中国队的系统化培养,可以随时换人上场还能保持强度,日本队这几年拼改革、练小球、推新组合,但当节奏快起来、对抗硬起来之后,技术储备和临场调整还是不够。这是本质问题,不是运气差。
最后抛个判断:如果日本队在单打上再没有突破,那这站比赛就基本宣告他们的“全取五金”计划正式破产,剩下能做的,就是止损、稳住士气。中国队虽然没派主力,但这批替补已经在伦敦交了一份成绩单——告诉外界一个残酷事实:哪怕二线阵容,底子也厚到你够不到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