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情侣试衣间”的画面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视频来源是一位网友的投稿——她说,周末跟姐妹去逛街,在某服装店看中一件衣服。
试衣间门口等了足足二十多分钟,店员都提醒了几次,里面的人才慢悠悠出来。
![]()
出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情侣。
女的拿着手机,神情得意,男的一脸淡定,手里还拿着补光灯。
整个过程,像极了一场小型的“拍摄现场”。
![]()
那位网友在文末气愤地写道:“真不知道他们在里面干什么,耽误别人试衣,出来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这条帖子一夜之间冲上热搜。评论区有人怒斥“素质低下”,也有人讽刺“这年头当网红连底线都能拍没了”。
![]()
说实话,看完那段画面,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一样——
这已经不是网红,是在网黄的边缘疯狂试探。
![]()
其实,试衣间被“玩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早在短视频平台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不少所谓的“时尚达人”,喜欢在公共空间里“取景”。
她们拿着一堆衣服,挤进试衣间,一件件拍、一件件换。
有的姿势夸张到离谱,有的甚至直接趴在镜子上摆pose。
拍完后什么也不买,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只是在记录生活。”
![]()
于是,真正想买衣服的人,就只能在外面排队。
店员一边劝、一边无奈地叹气。
谁都知道,这样的“拍摄”根本不是顾客行为,而是流量生意。
![]()
你打开某书、某音、某红,几乎都能看到类似的画面——
灯光柔和,背景极简,滤镜干净。
女生站在镜子前,对着手机微微俯身,手臂自然下垂,假装不经意。
一条视频拍完,配上文案:“今日份OOTD,好喜欢这家店的灯光。”
点赞上千,评论无数。
看似是一种“审美表达”,实际上是流量赛道的一环。
有人靠“试衣间穿搭”涨粉十几万,
有人靠一条视频卖断货同款,
甚至有人直接把品牌的商标挡住,发成“原创搭配分享”。
久而久之,
原本属于顾客的私人空间,成了短视频的“野生摄影棚”。
![]()
你说她们不知道这样不合适吗?
未必。
只是“流量”这两个字的诱惑,足够让人放下羞耻感。
现代社会最奇妙的一点是:
以前,人们怕被拍;
现在,人们抢着拍。
哪怕是在公共场所,哪怕影响别人,
只要能博得关注,就能合理化一切。
![]()
他们会说:“拍视频不犯法。”
但他们不会说:“影响别人,是缺德。”
这就是当代某些“网红式表演”的最大问题——
不违法,但恶心。
![]()
更讽刺的是,不只是女生。
越来越多情侣也加入了这场荒诞剧。
一对情侣挤在试衣间里,你看他们的姿势、角度、表情。
那分明是拍情景短片的架势。
一边喊“亲爱的靠近点”,一边补妆调光。
视频发出去,标题写着:“和对象的日常好甜”。
甜不甜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涨粉。
至于别人怎么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
而最恶劣的一点在于,这种“情侣式拍摄”,几乎都是“擦边流量”的变体。
动作暧昧、表情暧昧、配乐暧昧,
明知道观众想看什么,还要装出“纯爱记录”的样子。
说白了,既想赚流量,又想立人设,
想当网红,又不敢承认自己靠的是X暗示。
难怪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
“你们是网红还是网黄,连自己都分不清了吧。”
![]()
这种行为为什么让人反感?
因为它不仅占用了公共资源,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年轻人的认知。
有人开始觉得,“性感”可以随时随地展示;
有人认为,只要我拍得够艺术,就不算低俗。
于是,一群本来只是去逛街的普通人,也被裹挟进这股风潮。
镜子成了T台,灯光成了滤镜,身体成了产品。
而“羞耻感”这个词,正在被重新定义。
![]()
有人说,这只是“时代变了”。
但真正的改变,不该是底线的下降。
自由不是你可以在任何场合做任何事,而是你明白——什么地方该做,什么地方不该做。
试衣间,是用来换衣服的,不是用来拍戏的。
公共空间,本该互相尊重,不该被个别人占为私产。
如果你真想拍视频,可以去影棚、去街拍、去户外,没人会拦你。
但别让别人的购物体验,变成你流量的垫脚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