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在位 72 年是法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的宫廷里,丝绸、珠宝、油画堆砌出极致奢华,连裙摆的蕾丝花边都要镶满珍珠 ,可就是这样一位追求精致的君主,却留下了一个颠覆认知的记载:活了 77 年,一生只正经洗过几次澡。
![]()
据记载,他一生仅洗过 7 次澡,间隔最长达 64 年,不过这一数据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争议。他的情妇蒙特斯庞夫人更是在后世传记中写道:“十米外就能闻到他身上的臭味,像腐肉混着香料的怪味。”
那个把法国打造成欧洲霸主、建出凡尔赛宫的 “太阳王” 路易十四,居然是个出了名的 “邋遢大王”?
不洗澡不是脏,是怕病
他的 “臭”,从来不是个人懒,而是一整个时代的荒唐裹着他走,在 14 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给整个大陆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大量人口死亡后,医学界开始寻找 “预防之道”,但由于认识有限,当时的医生普遍认为瘟疫是由 “有毒空气” 传播的。
![]()
洗澡会让皮肤毛孔张开,病菌会顺着毛孔钻进身体;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离谱,但在当时却被视作专业意见。在当时也有宗教观念的绑缚,中世纪的基督教宣扬 “禁欲主义”,认为 “身体洁净是罪恶的象征”。
当时的修道院甚至规定,修士一年只能洗两次澡,洗多了就是 “贪图享乐”,路易十四作为天主教国家的君主,自然要 “以身作则”。
法国宫廷内部的医生、神职人员和贵族接受的教育中仍觉得 “水接触皮肤” 可能带病;尤其是对幼年患病的王室成员,医生往往会建议限制沐浴,以防身体再度 “受寒” 或 “吸入毒气”。
路易十四小时候接连感染天花和肠胃疾病,御医根据当时的医学常识下了明确指令:不宜洗澡,只能用酒精或香料水擦拭皮肤。
这种认知不断地影响着王室的生活习惯后面逐渐向贵族阶层蔓延,凡尔赛宫在扩建过程中,几乎就没考虑过浴室。
![]()
到了 17 世纪,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既然不洗澡,那身上的臭味怎么掩盖?
香水不是为了美,是为了遮
路易十四和贵族们的办法是:用香水和香膏堆出 “体面”。贵族们开始追求 “干净的外表” 来取代身体的清洁,换衬衣、擦香粉成了标准操作。身体本身是否干净,反倒不重要了。
![]()
那时候的欧洲,香水是 “必需品”,路易十四每天早上都要涂一层厚厚的香膏,头发上喷满玫瑰香水,衣服上撒满薰衣草干花,连帽子里都要缝上香包。他还专门组建了一支 “调香团队”,每天给他调配新的香水,力求 “用香味盖过臭味”。
凡尔赛宫更是成了 “香水消耗大户”,据记载,路易十四每年要用完 2000 多瓶香水,宫廷里的贵族们也纷纷效仿男人喷香水、戴香包,女人把香膏涂满脖子和手臂。当时最流行的 “古龙水”,就是为了满足贵族们 “掩盖臭味” 的需求而发明的。
路易十四本人尤其重视香气的使用,他每天更换香水,甚至连衣物上的香味都要精确控制,他的亲信和情妇也被要求维持 “气味仪表”,例如蒙特斯庞夫人每天要三次更衣、重涂香膏,才能见到国王。
![]()
这种对气味的极致控制也变成宫廷秩序的一种延伸;谁靠近国王,谁就必须适应这种香味规则。谁不能忍受,谁就会渐渐被排除在权力圈之外。
就栓是这样也挡不住整体环境的 “糟”。那时候的凡尔赛宫连厕所都没有,贵族们想上厕所,要么用痰盂,要么直接在走廊里解决;加上大家都不洗澡,整个宫殿里弥漫着 “臭味 + 香水味 + 排泄物味” 的混合味道,堪称 “生化武器”。
有次外国使节来凡尔赛宫拜访,刚进大厅就差点被熏晕,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那里的味道,比我去过的任何一个马厩都难闻,贵族们却习以为常,甚至还在这样的环境里跳舞、宴饮。”
![]()
情妇吐槽的背后,是制度的沉默
关于路易十四体味的记载,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情妇蒙特斯庞夫人曾提及 “与国王保持一定距离时仍能感受到明显体味”。这句话虽然出现在后来的传记中,并非当时的第一手记录,但也可以看出宫廷内部对气味的某种不满。
![]()
在正式的王室文件和御医日志中,并没有对国王体味的直接描述。反倒是王后玛丽亚・特蕾莎及其他宫人,对此从未公开表达过意见。
御医的记录有一些线索,他们在国王生病期间,会用香料水或酒精为他擦身。放血后、发热时、患病期间,这样的 “半洗澡” 成为唯一允许的身体清洁方式。
晚年时期,路易十四因腿部疾病导致伤口溃烂,香油和厚厚的香膏被用来掩盖伤口异味,哪怕是严重的身体腐烂,医生也不会建议洗澡,因为 “洗澡有害” 的观念仍在主导医疗决策。
![]()
换衬衣是当时贵族生活中最被看重的洁净形式,路易十四每天要换好几次内衣,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作 “讲卫生” 的表现。他的衣柜中常年存放几十件干净衬衣,由专人负责清洗和熨烫,相较于今天,我们以为的 “洗澡才干净”,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换衣服够了”。
气味之外,留下的是文化遗产
凡尔赛宫的香味系统反而意外的推动了法国香水产业的发展,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南法的格拉斯小镇逐渐成为香料种植基地。
路易十四对香料的需求为该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其规模化发展则始于他去世后的继任者时期。原本为皮具除臭而开发的香精技术,逐步演变为专门的香水制作工艺。
![]()
宫廷对香料的巨大需求,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转型,也为法国赢得了 “香水之国” 的声誉。宫廷崇尚香味,激发了调香师的创造力,也促使地方种植者不断培育更稀有的香草和花卉,格拉斯最终成为香水工业的中心,并一直延续至今。
路易十四也肯定没想到他个人的体味问题,竟然促成了一段产业变革。香味,从遮丑的工具,变成了全球认同的艺术表达。他一辈子追求 “完美王权”,把法国推向巅峰,却因为医生和神父的几句话,就 77 年不怎么洗澡;他能花几千万法郎建凡尔赛宫,却想不到 “洗澡其实不会生病”;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 “盲区”:就像 17 世纪的人觉得 “洗澡有害”,我们现在可能也有一些 “理所当然” 的认知,在未来人看来,或许也一样荒诞。
![]()
而读懂路易十四的 “不洗澡”,不只是看个历史八卦,更像是给我们提个醒:别被当下的 “常识” 困住,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质疑,才是打破 “时代局限” 的关键。
信息来源:
路易十四真的不洗澡 百家讲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