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水均益的直播间准时亮起。没有补光灯、没有助理,只有一台架在书桌上的手机——镜头里,他穿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灰色卫衣,额前却贴着一张白色便签,三个手写黑字赫然入镜:中国人。弹幕瞬间刷屏,“水老师这是要干嘛?”他咧嘴一笑,把便签往镜头前凑了凑,声音不高,却足够让十几万人听见——“千言万语胜不过这三个字。大家别再问了,也别再传谣了。托大家的福,也请传谣的人嘴下积点德吧。”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便签与直播:一场“极简辟谣”的诞生
这张便签,只有7厘米长、3厘米宽,却像一块无形的盾牌,挡在“移民传闻”与公众视线之间。水均益把镜头拉近,让便签占满整个画面,然后轻轻撕下,折成小小方块,丢进桌边的纸篓——动作干脆得像把谣言一并丢进垃圾桶。
![]()
二、三次辟谣:从身份证到“中国人”便签
其实,这已是水均益第三次公开回应“移民”传言——
- 6月30日,他在个人账号晒出带两个孩子领取新身份证的视频,配文只有一句:“更新完毕,还是中国人。”
- 9月8日,他在家乡兰州开启直播首秀,面对弹幕追问,直接亮出身份证:“没移民,没定居,全家都是中国人。”
- 10月24日,他把回应浓缩成一张便签、三个字、30秒,完成一场“极简辟谣”。
三次辟谣,一次比一次短,一次比一次“硬核”——从视频到身份证,再到便签,水均益用减法对抗加法,用“沉默的便签”对抗“喧嚣的谣言”。
![]()
三、从战地到直播间:一个“老记者”的新战场
1963年出生的水均益,是中国最早一批深入战地的记者之一——
- 1989-1991年,新华社中东分社驻埃及,报道海湾战争;
- 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多次赴前线;
- 2003年,美伊战争,飞往巴格达;同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从《东方时空》到《焦点访谈》,他采访过普京、安倍晋三、朴槿惠,拿过两届金话筒奖。如今,60岁的他,把直播间当成新战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有“子弹”:谣言、误读、恶意剪辑。他把便签贴在额头,像把当年战地记者胸前“PRESS”标牌,贴到了镜头前。
![]()
四、尾声:便签的“余温”与“回声”
直播结束,那张被折成小方块的便签,被水均益留在书桌上——他没有扔掉,也没有保存,只是让它“自然冷却”,像让谣言自然冷却。次日清晨,他在个人账号发了一张照片:书桌上的便签被晨光照亮,背景是窗外北京秋天的银杏。配文只有八个字:“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便签。”
![]()
照片发出半小时,点赞破十万——那束光,像给“中国人”三个字,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回声。
在新加坡生活
565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