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清朝历史上,最大的敌人,不是英法,而是沙俄。因为英法主要是要通商权,可沙俄要的除了通商权,还有土地。
土地是任何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地方,丧失土地,无异于失去了立足根基。所以说,清朝的头号对手,就是沙俄。
此前我们了解过,面对沙俄的威逼利诱,不少清朝边将都选择了妥协,最终导致清朝丧失数百万平方公里。
可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丧城失地的边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仅没有受到处罚,甚至还有人加官进爵。这是什么情况?难道丧城失地的罪过,还不足以砍脑壳吗?
![]()
黑龙江将军奕山
清朝和沙俄在近代签署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就是1858年的《瑷珲条约》。这份条约其实并非双方的朝廷签署,而是地方官员签署。
早在1847年,穆拉维约夫调任东西伯利亚总督后,就一直在派遣探险队跨过外兴安岭,进入清朝的外东北地区考察。
说是考察,其实就是抢地盘。康熙的时候,清朝就对关外实行了封禁政策,伴随着大量清军入关,所以关外只剩下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村落。这就给了沙俄下手的机会。
到了1858年,其实沙俄在外东北已经建立了不少据点了。他们建造这些据点的时候,刻意避开了原住民的村落,所以一时半会儿清廷还真没发现。毕竟当时南边的太平军闹得太厉害,清廷无暇北顾。
因此,1858年沙俄事实上已经占领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西的大片领土,大约60万平方公里。所以穆拉维约夫逼着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瑷珲条约》,只是要走一个形式,让这件事从法律上确定下来。
为什么不去找清廷签署?因为清廷肯定不答应,且穆拉维约夫想要把这件事办成以后,再向沙皇报喜,以此获得沙皇的夸赞。
![]()
至于找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约,是否有效,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只要俄国人手里有这份文件,那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再加上事实已经占领,除非干一架,否则就没得谈。
奕山签署这份条约以后,清廷勃然大怒,直接将其革职查办。
但是我们如果去查历史资料,就会发现,奕山这个人的结局并不差。在1860年以后,奕山依旧恢复了御前大臣的职位,而且还在1864年得到了一等镇国将军的爵位。
可以说,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奕山给弄丢的。这种人砍脑壳都是轻的,为什么他不仅能保住官爵,还能安享晚年呢?
一方面是因为奕山有着皇族身份,他是康熙帝的第十四个儿子胤禵的玄孙,算起来也是道光帝的族侄。有这层身份在,自然可以为其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则是俄国人曾有意无意地为奕山说话。俄国人将奕山称之为“帝国的好朋友”。这当然是一种讥讽,但也的确保住了奕山。因为1860年清廷与沙俄签署的《中俄北京条约》中,认可了《瑷珲条约》的内容,所以奕山自然就脱罪了。
![]()
完颜崇厚
1871年的时候,沙俄占据了伊犁全境,逼着伊犁将军不得不长期在塔城办公。对此,清廷也抗议了很多次,但俄国人给出的答案是,只要清朝出兵收复了新疆,那俄国自然就把伊犁原封不动地还给清朝。
言下之意很简单,你连阿古柏都无法打败,要伊犁有什么用呢?俄国人占领过的地方,从来没听说在谈判桌上还回去的。
结果左宗棠带兵,在1878年还真的击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这下俄国人可就尴尬了,你说归还伊犁吧,他们不爽。不归还伊犁吧,清朝那边不答应。
整个新疆就差伊犁没有收复的情况下,清廷打算先礼后兵,便派遣完颜崇厚前去与俄国人谈判。
谈判过程只有俄国人和崇厚知道,不知道俄国人耍了什么招数,完颜崇厚在完全没有请示清廷的情况下,就擅自与俄国人签署了《里瓦几亚条约》。
这份条约,将伊犁大部分地区,全部割让给了俄国。尤其是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以及特克斯河流域。这等于是把伊犁九城夹在了两者之间,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
清廷得知以后,勃然大怒,直接把崇厚给抓了。那时候左宗棠刚刚收复了新疆,主战派处于上风,所以清廷打算宰了崇厚立威,并且用这种方式告诉俄国人,他们坚决不认《里瓦几亚条约》。
结果这个时候,俄国人不答应了。他们立刻提出了抗议,因为崇厚的命运,和《里瓦几亚条约》几乎是绑定在一起的,如果清廷宰了崇厚,那就等于是完全否定了这份好不容易骗来的条约,那俄国人肯定不答应。
所以俄国人一方面在伊犁集结了大量军队,一方面在外加上抗议清廷的处置方式。最终清廷无奈,只好答应让崇厚交一笔罚款了事。
此后的崇厚,虽然没能再参与什么重要的军政事务,但出卖了这么多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居然还能通过缴纳罚款的方式,保住官位到退休,也算是个奇迹了。不得不说,俄国人在其中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毕竟崇厚身上,可没有爱新觉罗的光环加持。
![]()
吉林将军长顺、盛京将军增祺
1900年,俄军趁着八国联军入侵的机会,出兵17万占领了东北。当时东北主要有3个军事长官,分别是黑龙江将军寿山、吉林将军长顺,以及盛京将军增祺。
寿山的结局是非常悲壮的,他在多次抵抗俄军无果后,选择了殉国。如果40多年前奕山能有寿山一半的胆气,或许外东北就不会丢了。
但是其他2位将军的表现,就有点差劲了。
吉林将军长顺,在俄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抵抗,主动开城。说简单点,就是投降。
这当然不能完全怪罪于长顺,毕竟他手里那点兵马,还真不足以和俄军抗衡。但不战而降的作风,却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和寿山的英勇表现比起来,他啥也不是。
此后长顺努力配合俄军维持吉林的秩序,一定程度上的确保全了吉林。但如果不是后来的日俄战争,那这里就是俄国的地盘了,所以长顺几乎成了俄国兵不血刃占领吉林的头号功臣。
也因此,清廷压根不敢罢免长顺,长顺就这么一直在吉林将军的任上干到了1904年去世为止。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曾孙女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
盛京将军增祺,原本是不愿意和俄国人合作的,但他也没有选择像寿山那样拼死抵抗,他早早就跑路了。
结果半路上还是被俄国人截获了,因为盛京将军的身份特殊,可以被视为东北的最高长官,所以俄国人逼着增祺签署了出卖东北的《奉天交地暂约》。
这份条约等于是把东北出卖给了俄国,所以增祺的罪过原本是不比奕山少多少的。而且增祺可没有天龙人的光环,按道理被砍脑壳也不为过。
但增祺不仅没有丢官,反而在后来先后担任了宁夏将军、广州将军,且兼任两广总督。这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为什么增祺在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后,还能加官进爵?难道他上头有人?
的确如此,因为俄国在与清廷谈判的过程中,一再强调增祺作为东北最高行政长官的合法性,强调增祺签署的条约合规合法,所以增祺无形中就得到了俄国人的庇佑。那时候清廷早就被列强们给打麻了,有俄国人作保的封疆大吏,事业上自然一帆风顺。
![]()
真心对俄国好的清朝官员,俄国是不会忘记的
清朝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主要是在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后。那时候清朝第一次意识到,洋人军队的厉害。
所以此后洋人在清朝的话语权,其实是非常强的。沙俄虽然不如英法那么强大,但好歹也是洋人。所以俄国人在清朝说句话,简直比老佛爷还要管用。
俄国人对于那些在谈判桌上,对俄国让步的清朝官员,那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与俄国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以后,俄国对其更加十分关照。所以当清廷准备收拾这些官员的时候,往往俄国都会出面阻挠。
俄国人一句话,清廷就不敢下手了。俄国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清朝的官员,只要你做了对俄国有好处的事情,为俄国的利益努力过,俄国是不会忘记你的。
与此同时,这些官员的结局,也给未来的清朝官员们打了个样。以后的官员,宁可选择出卖清朝的利益,也必须要讨好俄国人。因为讨好了俄国人,就会得到俄国的保护,那清廷也不敢动他。对俄国人来说,类似奕山、崇厚这样的清朝官员,越多越好。如果在谈判桌上过于强硬,对俄国寸土不让,那对不起,得罪了俄国人下场,说不定会更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