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智能设备,都需要芯片,手机、电脑、电视等需要,汽车也同样需要,特别是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大大的增加,智能汽车需要的芯片,可能是油车的10倍或更多。
而这么多的芯片之中,座舱芯片(前装中控芯片)被认为是“汽车大脑芯片”,因为座舱的功能覆盖了联网大屏、多屏娱乐、智能语音交互、智驾的交互等等人与汽车的交互功能,属于中央大脑一样的存在。
![]()
不过,座舱芯片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厂商占据着。
数据显示,2023年-2025年6月,中国乘用车前装搭载座舱中控芯片(含域控)平台的搭载量总和高达5166.39万,并且在逐年增长。
而仅在2025年的1-6月,中国乘用车(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还包括传统油车)前装中控芯片搭载量1010.97万辆,同比增长9.24%,预计全年超过2000万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但这么多的芯片中,自给率却只有13.23%,另外的87%全部被非本土的国内品牌占领着。
如上图所示,高通份额最高,超过了40%,再是瑞萨,再是联发科,再是Ti、英特尔、NXP、AMD等。
表现最好的国产品牌是杰发,排在第8名,份额也不到5%,华为海思的份额也不到5%,排在第10名去了,可以说国产厂商的市场,与国外品牌相比,实在是太低了。
![]()
当然,这几年国产芯片也不是没有增长,比如2023年国产芯片的搭载率提高了31%,而2024年提升了112%,今年上半年又提升了36%。
但因为之前实在是太低了,基数低到可怜,所以就算幅度如此之大,依然总份额只有13%左右。
但是,也有好消息,那就是在智能汽车领域,国内芯片的表现确实突出一些。比如华为麒麟芯片、芯擎、芯驰等表现不错,还有像蔚来、吉利等更是要自研芯片,小米也走在自研的路上了。
![]()
不管外面的芯片,只统计国产芯片,各大品牌的占比
相信接下来,在智能汽车领域,国产芯片的占有率可能会提升上来,特别是一些国产的纯自主品牌,确实开始大量使用国产芯片了。
但不管怎么说,汽车大脑,真不能过度的依赖国外的芯片,否则在手机芯片上被卡脖子的事件,也许在汽车上就会重演,只有自己有,才是真正的无后顾之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