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反差:985的毕业生投简历时,HR开价三千还要求随叫随到;楼下疏通下水道的师傅,一小时收费就过百,月薪轻松破万。
更有些家政阿姨的薪资赶超刚毕业的小白领,瓦工、木工这类技术蓝领,月入两三万也不新鲜。
寒窗苦读十余年,难道真不如有门手艺?是读书没用了,还是我们没看懂收入变化的底层逻辑?
![]()
为什么大学生挣不过蓝领师傅?
现在的职场其实不是读书没用,而是咱们得先看清当下收入格局变化的底层逻辑。
不是学历贬值了,是市场需求的天平,悄悄往有技能的蓝领那边偏了。
你想啊,过去咱们总觉得“坐办公室”体面又挣钱,可现在办公室岗位早就不稀缺了。
比如学市场营销的毕业生,投了几十份简历,要么薪资低得不够房租,要么要求“有三年经验”,可刚毕业的学生哪来的经验?
反观小区里做装修的师傅,手里只要攥着好几个装修公司的联系方式,天天有人催着他开工,报价也一年比一年高,因为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种“一边过剩、一边紧缺”的情况,才是收入反差的核心原因。
![]()
从白领的黄金时代到蓝领的机会
要是把时间倒回三四十年前,情况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那可是大学生和白领的“黄金30年”,不是因为他们比现在的年轻人更优秀,而是刚好踩中了时代的三大红利——制度、外贸和房产。
先说制度红利,1978年恢复高考后,前二十年的大学生特别稀缺,全国没多少人能考上大学。
国家又急需有文化的年轻人填补公务员岗位,所以那会儿的大学生,毕业就有“铁饭碗”,进了单位就是重点培养对象,前途一眼能看到头的好。
这是时代给了高考毕业生机会,缺人的时候,“有学历”就是最好的入场券。
![]()
后来2001年中国加入WTO,外贸经济一飞冲天,民营企业遍地开花。
那会儿的老板大多是“草莽出身”,自己没多少文化,特别想招大学生来管账、做策划、跑业务。
可那时候的蓝领呢?处境完全相反。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有膀子力气的工人一抓一大把,老板根本不愁招人。
而且当时老板总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可见当时的劳动力根本不是忧虑。
那时候的收入差距,是“坐办公室的”和“卖力气的”之间的鸿沟,可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这条鸿沟居然慢慢变平了。
![]()
别把“短期收入”当成“长期选择”
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那还读什么大学?直接去学手艺当蓝领不就完了?”这话听着有道理,可经不起细琢磨。
首先得明白,现在蓝领收入高,核心是“供需失衡”。
这些年农村人口减少,愿意干体力活、学技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企业对技能蓝领的需求却没减。
现在的市场依旧是盖房子需要瓦工,修家电需要维修工,疏通管道需要师傅,这些岗位没人干,工资自然就得涨。
![]()
但这种“紧缺”不会一直持续,等越来越多人看到蓝领收入高,愿意去学手艺的时候,蓝领岗位也会出现“内卷”,就像现在的白领岗位一样。
更重要的是,学历的价值从来不是“短期挣多少钱”,而是“长期有多少可能性”。
你看全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高中学历者的平均年薪,比大学学历者少将近一半;德国虽然蓝领收入高,但硕士学历者的平均工资,比本科高5000欧元左右。
这些国家的规律告诉我们,长期来看,学历依然是提升收入、拓展发展空间的关键。
![]()
其实“读书”和“学手艺”从来不是对立的。
大学教的不是“怎么挣钱”,而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认知格局;手艺教的是“怎么快速挣钱”,是立足社会的生存技能。
当下蓝领收入高,是时代周期带来的短期机会,但不能把这个机会当成“放弃读书”的理由。
毕竟人生是一场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
结语
刚毕业时的三千块,可能只是起点低;但有了学历和学习能力,未来能往上走的空间,会比只靠手艺的人宽得多。
咱们得看到当下的收入反差,更要看到反差背后的逻辑,别被短期的利益迷了眼,也别把“读书无用”的说法当真。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说读书能立刻挣到钱,而是说读书能给你挣到“更多黄金”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