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不由想起单位里那位总是被大家亲切称为“李老”的前辈——李学发。
![]()
第一次听说李老的故事,是在院里组织的“红色检察精神”学习会上。老处长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泛黄的档案册,轻轻翻开一页。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眼神锐利,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说实话,我很难把照片上这个英姿勃发的战士,和后来我见到的满头银发的慈祥老人联系起来。
![]()
2020年深秋,正值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院领导去给李老送纪念章。九十高龄的他坐在藤椅上,双手接过纪念章时微微颤抖。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纪念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老人的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
![]()
(图为李学发珍藏多年的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保留下来的老物件)
“那年的冬天真冷啊,”他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战壕里的寒霜把手指都冻裂了,可握着枪的手从来没松过。”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越了七十年的时光,“冲锋号一响,耳朵震得发麻,可就是这声音,让人热血沸腾。”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提起牺牲战友时的神情。“有个山东的小伙子,才十九岁,临走前把一封家书塞到我手里,说‘班长,替我看看新中国’。”李老的声音哽咽了,“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
![]()
(图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公安部队革命军人证明书)
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仅是他烽火岁月最真实的见证,更在他心里深深埋下了“为家国担责”的种子。
![]()
战火平息后,李老脱下了军装,换上了检察制服。从战场到检察院,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老档案里记载着,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把卷宗在桌上铺开,逐字逐句地审阅。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他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要一一纠正。
有年轻的同事觉得他太过较真,他指着胸前的检徽说:“战场上差一毫米,子弹就打不中敌人;办案时差一厘,公平正义就会打折扣。”这句话后来在院里传开了,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
听老同志讲,为了查清一起疑难案件,他曾顶着盛夏的烈日,跑遍了十几个乡镇。汗水浸透了衬衫,他却浑然不觉,直到把证据链条梳理得清清楚楚。面对说情者,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当年在战场守的是家国,现在守的是正义。这两条线,都不能破!”
即便离休后,他也常常回到院里看看。有一次,他对几个年轻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检察事业需要你们年轻人接上力,这正义的担子,一定要扛稳了。”他的手很粗糙,却格外温暖。
如今,李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故事仍在荆州检察系统代代相传。每次路过单位陈列室,我总会在他那张泛黄的照片前驻足。照片里的他目光如炬,仿佛在提醒着我们什么。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念李老,不仅仅是在缅怀一位老兵、一位老检察人。更重要的,是要接过他传递给我们的接力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检察干警,我们要继承他那种较真务实的态度,坚守他那种守护正义的信念,传承他那种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在维护群众权益时,在守护公共利益时,我们都会想起李老的故事。让那份穿越烽火的初心,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平凡的检察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坚守。
![]()
![]()
![]()
![]()
2476期
![]()
![]()
作者|黄娇
责任编辑|王云飞 黄娇
编辑|余静

点“推荐”给我一个小心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