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2020 年世贸组织数据,中国机床产值 169.5 亿欧元、消费额 186.1 亿欧元,双双登顶全球第一。可谁能想到,曾跻身全球前十的沈阳、大连机床接连破产,"十八罗汉" 几乎全军覆没。
为啥产值消费双第一,中国机床却难成强者?这背后到底出了啥问题?未来还有机会翻盘吗?
![]()
曾经有多风光?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全国机床保有量才 9.5 万台,连工业体系的门槛都没摸着。好在国家果断出手,让一机部二局牵头,一下子搞出 18 家国有重点机床企业和 8 家科研单位,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十八罗汉",中国机床工业的底子就这么打下来了。
沈阳第一机床厂可是立下过大功的,新中国首台车床就从这诞生,后来还批量生产支援全国工业化,直接被列入 "一五" 计划 156 项重点工程。1955 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造出的 C620-1 卧式车床,更是火到印上第三套人民币 2 元纸币,这牌面在当时绝对顶流。
![]()
更厉害的是 1958 年,北京第一机床厂搞出了国内首台数控铣床 X53K1,这可是全亚洲第一台数控机床!要知道全球第一台数控机床也就比这早诞生 6 年,那时候中国机床技术妥妥的世界前列。当时金日成来清华大学参观,工程师还用这台机床雕刻钢板当礼物,可见咱们的技术当时多拿得出手。
那会中国机床的国产率能达到 80%,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工业部门。就算后来冷战期间,欧美搞技术封锁、苏联撤走专家,咱们在国务院领导下,照样拿下了 5 大类 26 种高精密机床技术,工艺水平稳步提升。1960 年机床产量更是三年前的 5 倍,发展速度快得惊人。
![]()
不过问题也跟着来了,1961 到 1978 年生产的 164 万台机床里,只有 60% 合格,大量资源被浪费,产业后劲慢慢就跟不上了。而且因为国际形势限制,咱们没法和先进国家交流技术,前端研发基本是空白,这也为后来的落后埋下了伏笔,妥妥的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为啥从巅峰跌落?
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机床行业迎来了和国际接轨的机会,大家都想着引进德日美先进技术,快速搞出数控机床。青海第一机床厂找日本合作,南京机床厂跟德国联手,很快都批量生产出了数控车床,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
![]()
可是,当时想走 "市场换技术" 的路子,要么买外资数控系统的生产许可证,要么拿人家的数控芯片搞逆向研发。但机床工业的专业知识太复杂了,根本没法完全消化吸收到实际生产中。结果十几年下来,技术没学到家,反而养成了依赖,很多企业慢慢变成了组装厂,自主控制权丢得一干二净。
到了 90 年代,中国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国外机床一下子涌进国内市场。这些进口设备价格低、质量稳、工艺好,跟国产机床比起来简直是降维打击。没办法,国内机床企业只能纷纷转制重组,连 "十八罗汉" 也没能幸免。1997 年机械部被撤销,下属科研院都改成企业,"十八罗汉" 也下放到省市级政府管理,行业格局彻底变了。
![]()
不过 2001 到 2005 年这几年,借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风,机床行业又火了一把。数控机床产量每年以 30% 以上的速度增长,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直接冲进全球机床前十产值企业,分别排第八和第十。
济南第二机床更牛,靠数控冲压设备成了全球三大制造商之一,产品还进了福特、日产的全球生产线。2012 年沈阳机床年销售额达到 180 亿,成了全球行业老大,第二年还被央视评为 "国之重器",当时谁都以为中国机床要一飞冲天了。
![]()
可好运没能持续多久,2012 年后全球经济放缓,高端制造业回欧美,中低端往东南亚转,中国机床企业的问题全暴露出来了。2018 年沈阳机床负债高达 202 亿,第二年只能破产重组;同年大连机床也撑不住宣布破产。
其实这背后最关键的还是技术被卡脖子。现在国内外机床的差距真不小,就说高速加工中心,国外的滚珠丝杠驱动加工中心,最快能到 90m/min,一般也能有 40m/min;可国产的最多才 60m/min,大部分只有 30m/min。
![]()
精度上差距更大,国外机床 1000mm 以下行程的定位精度能控制在 0.006 到 0.01mm 之间,还能靠温度补偿系统保持稳定,咱们不仅定位精度差很多,温度补偿系统还在研发中。
国外的高速铣削中心早就用在航空模具加工上了,咱们也就搞出些新品,没几个通过生产验证,这些还只是差距的一小部分。
![]()
未来还有机会吗?
虽然现在中国机床行业处境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政策、技术、市场这三方面都有好消息传来,说不定就能迎来转机。
从政策和资本来看,国家已经把机床当成战略产业,专门出台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钱和政策都往高端数控系统、核心部件这些关键领域倾斜。
现在国内已经有一批民营机床企业起来了,像创世纪、海天精工、科德数控这些,市值都超过百亿了,有足够的钱搞扩张和研发,不再像以前只有国企撑场面,整个行业的活力比以前强多了。
![]()
技术方面也有不少突破,华中数控搞出了 AI 数控系统,武重智能的重型机床也亮过相,科德数控的五轴联动机床、秦川机床的精密磨床,都在慢慢缩小和国外的差距。以前高端产品全靠进口,现在已经有部分国产高端机床开始替代进口了,虽然还没形成规模,但至少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变了,现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风电、半导体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得特别快,对高端机床的需求特别大。咱们本土企业有个优势,离市场近,能更快知道客户需要什么,而且成本比国外企业低,性价比更高,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切入高端市场。
![]()
综合来看,中国机床现在已经有了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基础,未来 5 到 10 年是关键时期。虽然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只要坚持搞研发、补短板,中国机床从 "大" 变 "强",真的不是不可能。
最后也想跟大家说,中国机床行业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挫折,现在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兴衰,更关系到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相信只要咱们不放弃,持续投入、攻克难关,总有一天,中国机床能真正撑起 "国之重器" 的名号,在全球市场上找回属于自己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