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中国“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中国古代用枪名家有赵云,马超,岳飞,等
![]()
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步战。
![]()
枪中的武术长器械类枪是由兵器矛演变而来,是矛的升级版,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杆有软硬之分,带缨或无缨;枪种类多,常见的有红缨枪、实战枪、白蜡枪、花枪和戏剧枪等长枪;枪术的基本动作以拦、拿、扎为主,其中"拦""拿"为防守技能,"扎"为主要攻击技术,三种核心技艺互相配合发展形成复杂多变的大枪运动的技术体系,老舍在其小说中写道:“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同时,枪又是以简单的“戳格”技术为主的实用兵器,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枪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有着“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世人尊枪为艺中之王,盖以长技无逾于此”等盛誉。语云: “枪为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降枪势所以破棍,左右插花势所以破牌镋,对打法破剑、破叉、破铲、破双刀、破短刀、勾扑法破鞭、破锏,虚串破大刀、破戟。人惟不见真枪,故迷心于诸器,一得真枪,视诸器直如儿戏者也。”吴殳认为在冷兵器时代,枪是兵器中最具威力的器械,“诸器遇枪立败也”(《手臂录·卷一·枪王说》),将枪誉为“诸器之王”,这一评价也得到了后世武术家的广泛认同与推崇。
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为钢铁打制,原始社会枪尖以竹,木削成。枪缨古时多用马鬃制成,今用细麻丝制成,枪杆古多铁制,攒竹制,今用白蜡木杆,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现代武术比赛用枪规定,最短必有等于练习者直体站立后再直臂上举的高度。古代大枪、大杆的使用为二人,一人在前扛枪杆,一人在后使用。
枪的构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组成:枪刃、枪杆,其余部分为枪缨和枪纂,分别有不同的用处。
枪刃:是固然重要的必备利器,又称枪头,枪尖,刃头,是枪杆一头的短刃,为杀人的利器,和短剑匕首之类的短刃武器相似。多用于刺击和劈斩,刃越锋利,劈斩威力越强,头越尖锐,刺击威力更大。枪尖为钢铁制,其形如柳叶者名柳叶枪尖,其形如鸭嘴名鸭嘴枪尖,也有三棱枪尖的名三棱透甲锥。
枪杆:必不可少,别名枪身,枪柄、为长枪的手柄,长度一般在一丈以上左右,是枪的把手。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杆子主要用于手抓以及格挡敌人打来的兵器,同时还能作为棍子打人,投飞枪。枪杆古有铁制、有攒竹制,现如今为练习用的皆为白蜡木杆。白蜡木杆以直而无疤,上细下粗者为佳。
实战用的长枪,除了枪缨以外全硬,枪杆子都是由金属制成,包括金属尖头,虽有空心铁杆,但也重则不轻,以前下品的枪铁是实心,整体材质非常牢固坚硬,在实战过程中不易被敌人的兵刃斩断,耐打耐砍,抗重击,实战性极高,枪刃锐利尖锋,可在战场上尽情发挥攻击。
枪缨:也称红缨,缨穗,早先为白缨,安系刃杆之间,它的主要用处是为了防止枪头上的血液流到杆子上,所以还称“血避”。也有无缨枪。枪缨又名血挡,有棕制,有头发制,有犀牛尾制。枪缨的长度不短于20厘米。
枪纂:枪尾部分,根尾底部的小尖头,一般为尖锐的锥形,枪根部的尾尖可刺击,也可扎入土沙里把枪固定在地上,有些长枪无纂。
缨和纂可有可无,但如果缺少,就不是一杆完整的枪。缨不仅给枪加美观,在刃与杆之间还有分隔作用,还可阻挡枪头上的液体往下流。纂可以平衡枪杆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配重,还可保护底部,相当于脚上穿了鞋一样,能插枪入土,使枪落地生根,脚抵住枪根,从而固定枪。当然,没有纂也是可以插入土地上支撑。刀剑也有纂。纂的尖长度不及枪头利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