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足协杯决赛要来了,自负盈亏的三年大限也到了,在这个悲喜交加的夜晚,河南队要认认真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还要不要搞青训?
![]()
无论是把校园足球的活水引入职业梯队的池塘,还是寄希望于栽好青训的梧桐树引来足球好苗子,都绕不开体育和教育衔接这个根本问题。孩子们的学籍能保留吗?退出后的生活有保障吗?未来的就业谁负责?
要解决这些挠头的现实问题,显然已然超出了一家俱乐部的职责和能力范围,于建业如此,于恒大、国安亦然。现如今,恒大足校早与恒大集团脱离了关系,再看看国安u21的成绩,就会明白为什么职业俱乐部普遍对青训不感冒。
搞足球青训本质上与投资理财别无二致,培养出一名职业球员,从培土育苗,到修枝打药,再到开花结果,收益周期十分漫长,其间的风险更不可预测,购买这样一件不保险的“金融产品”,就是在参与一场豪赌。
去年,李玮峰把2000万砸在了梯队,可结果又如何呢?我们都是“经济人”而不是圣人,遵从的是经济法则,而不完全是道德法则,人的行为总是趋利避害。心怀星辰大海,构建强大的青训体系,或许只能是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
站在社会和球迷的角度,固然该抓青训,但站在投资人和俱乐部的角度,甩掉青训包袱才能走得更远、跑得更快、活得更久。前不久,足协召开了一次会议,提议各俱乐部每向五大联赛输送一名球员,就可以置换一个外援上场名额。
另有消息称,明年中超、中甲准入门槛降低,对青训梯队数量的要求进一步放宽。由此可见,足协比谁都清楚,国内没有青训土壤,不如把好苗子送出去接受真正的专业训练。有人把青训比作中药,好是好,但见效太慢,怕就怕,药还没吃完,命没了。
执着于青训,不免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天真,可敬是可敬,但未必真可行。足球它不只是一个体育项目,更不是那个圆不溜丢的东西,它还是一件文化产品,一种生活方式,当务之急,是夯实河南足球的社会基础,把经济效益提上去,加强商业策划,发展足球商业,开拓足球市场,待攒够了维持生活的银子,再来反哺青训也不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