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农业文明密码
诉说沉睡数千年的故事
齐鲁大地
黄河下游
山东淄博后李文化时期小高遗址中
45粒炭化小豆的出土
揭开先民饮食的“秘密”

多年前
山东大学考古合作团队来到小高遗址
日前
通过植物考古和碳-14测年
他们发现距今9000年的炭化小豆遗存
这打破了小豆的单一起源说
9000年前
甚至更早
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驯化这种作物
补充自然界中不易获得的蛋白质

黍、粟、狗尾草、藜
胡枝子、大豆、水稻
遗址中陆续出土的古代植物
让人“大开眼界”
这证明当时黄河下游已形成
“谷物+豆类”复合作物体系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
已发现从豆类获取蛋白质的方式
豆类进入近万年前的食谱

饮食原料多样化
烹饪工具也日益丰富
在同属后李文化的山东章丘西河遗址中
石磨棒搭配石磨盘
是常见的加工工具
可将作物脱壳或粉碎
让粗糙的颗粒变得顺滑

燃起火焰
烹饪一锅食物
陶土制成的陶釜也是必备炊具
狩猎和耕作获得的食材
在釜中加热制熟
化作更易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吃一口热饭
是对一天劳作最好的嘉奖

如今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无不凝结着古老的智慧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远古先民的勤劳耕耘
谱写出农业文明的灿烂篇章
![]()
策划:胡国香
记者:张昕怡、张力元
设计:姚锦声(实习)
统筹:冯筱晴
鸣谢: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中共济南市章丘区委宣传部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