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地位。
提升文化软实力,既要打造剧院、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也要建设社区书屋、街头艺术角等普惠性文化阵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在文化的滋养涵育下,形成与现代化人民城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城市风貌和群众面貌不断改善。
拾级走上哈尔滨大剧院室外“书香阶梯”,《夜幕下的哈尔滨》《呼兰河传》《林海雪原》等书籍名字绘制其间,市民与游客仿佛穿行在“名著的星河”;走进香坊占地两百平的社区大书店,附近居民早已养成在这里休闲读书的好习惯;在南岗新华书店“哈尔滨记忆”展厅,中外游客在沉浸式的氛围中品味书香,好像穿越到百年前的哈尔滨;在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超过85万人次,成为书香哈尔滨最坚实的力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的意义早已超越简单的知识获取。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哈尔滨着力深化全民阅读文化生活,通过建设阅读角、社区书屋、城市阅读景观打卡点等硬件设施,精心构建阅读生态,将全民阅读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涵养城市精神、提升文明素养、为新时代文明城市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文化活力。
01
“放下手机,读会儿书”
14座城市阅读景观“书房”洒落冰城
“放下手机,读会儿书。”今年来哈游玩的厦门姑娘小陈惊喜地发现,在松花江边斯大林公园新设置了一处阅读文化景观打卡点。三角形的阅读亭上的风铃,江风吹来,发出叮叮铃铃的声音。
记者看到阅读亭里摆满了《哈尔滨历史文化丛书》、《冰情雪韵》、《百年味道》等宣传哈尔滨风土人情的各种书籍。很多游客坐在两侧的座椅上安静地读书。
最令小陈高兴的是,旅游途中停下脚步,吹着江风读本书,很是惬意。
据了解,此处新建设的“城市阅读”景观打卡点是我市打造的“城市阅读”文化推广项目之一。除了斯大林公园,在中央大街、哈尔滨大剧院、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14处城市地标区域都有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阅读空间,这些阅读空间通过彩绘墙体、主题书架打卡、楼体亮化等创意形式,将阅读文化与城市景观深度融合。在城市公共空间拓展阅读文化场景,是哈尔滨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这种形式向国内外游客传递“冰城书香”,持续提升城市文化气质与吸引力。
![]()
10月18日,在纷纷扬扬的初雪中,来自山西的游客李女士和朋友在百年滨洲铁路桥处设置的“读书眼”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走过那么多城市,哈尔滨的读书角最吸引人。”看着这些动情的标语,李女士大声读起来:“城市有两种,一种是哈尔滨;人生有两种,一种是有书的”;“你与山海只有一本书的距离!”;“读书能让你看到不同面”“在阅读之城读一页发光的夏天,在音乐之城听一曲浪漫的冬天”等。
记者注意到展现给游客面前的文字,十足拿出了城市管理者的“用心”,内容既巧妙融合城市特色与阅读价值,又以灵动鲜活的表达抓住年轻受众的爽点,在游客们脚步匆匆的时刻,也能引导大家停下来,歇歇脚之余,读一本书。
02
家门口邂逅书香
全域全龄共享文明阅读新风尚
商圈里的“书式浪漫”、社区中的“全民共读”、校园内的“红色书香”、网络上的“云端讲堂”,在哈尔滨基本实现“百步有书、15分钟可达”的阅读圈全覆盖,哈尔滨全民阅读的生动文明图景已经徐徐展开。
![]()
在香坊汇龙上城云著小区入户大厅的社区书房里,小区业主和附近的居民三三两两坐在两百多平的阅读空间或安静阅读,或品茗咖啡饮品,或通过电脑查找资料……据书店负责人朱凤杰介绍,书店开业4年来,每年接待万余人次的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区业主和附近居民,从学龄前儿童到耄耋老人都是书店的常客。去年,这家社区书店还被评为哈尔滨市第七批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10月1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偶遇小区业主孟女士,她正在与朋友分享最近读到的一本书。“过去我们通常约在外边商场吃吃喝喝,或者在家里刷手机。如今在社区门口就有这么好的阅读环境,渐渐我们都养成了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的习惯。”孟女士说。
每逢周末和假期,香坊乐园社区“于妈妈志愿服务队”的伴读时间随即开启。辖区内的孩子们来到社区书屋,与大学生志愿者们共同度过难忘的阅读时光。“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我们通过阅读的形式,让孩子们与年轻志愿者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用阅读的力量和爱的温暖陪伴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乐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于洋说。
![]()
![]()
![]()
![]()
在哈尔滨市图书馆,每天有超千人次读者来到这里,在书海中徜徉。近年来,市图书馆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深化“一书·一城”“哈尔滨讲坛”“雪孩子阅读成长计划”等品牌,年均举办活动超700场,通过31个流动服务点将书籍送到基层,在全市社区、景点、大学布局31个24小时自助“智慧图书馆”,让阅读融入市民生活,从而全力构建“人人可读、处处可读、时时可读”的全民阅读生态。
03
“图书+”生态圈无限拓展
阅读力提升城市文明
当阅读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社会风尚,“阅读力”的积累能够大大提升城市文明。如今,我市各大书店通过各种各样的读书相关活动,文学沙龙,文创市集,艺术展览等形式,将“图书+”生态圈无线拓展,为提升城市文明做出良好示范。
![]()
![]()
![]()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中华传统文化、俄侨文化、红色文化在此交织共生。通过系统性阅读推广,城市得以唤醒厚重的文化记忆。中央大街书店里流淌的外国文学沙龙,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松光里”展示的年画与俄苏文学展,南岗新华书店演绎的非遗课堂……这些文化场景将书本中的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城市肌理,让市民在阅读中完成文化认同的建构。
南岗新华书店店长侯丽娜介绍,该店年均举办300余场文化活动,覆盖读者10万余人,如今已转型成为城市文化客厅,打造“文化+”复合型服务业态,读者在“哈尔滨记忆”展厅、非遗文化馆等场馆可以沉浸式体验哈尔滨城市文明。
![]()
![]()
此外,慧文书院更将阅读推广与国学传承深度绑定,630余场主题活动中,“四大发明体验沙龙”“诗词鉴赏沙龙”等特色项目,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众创书局以光影、树木为设计理念,用建筑语言诠释阅读美学,其举办的卡尔维诺百年诞辰主题展、书籍盲盒等创意项目,让书店本身成为可阅读的艺术品。松光里将文化策展与文旅经济结合,孵化出“滨果礼物”“黏豆包咖啡”等文创IP,销售800多个种类的创意产品,入选2024年哈尔滨市创意设计赋能优秀案例。
![]()
当西西弗书店的咖啡香与书页摩挲声交织,当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百年建筑里传出国学诵读,当“摆渡船”公益阅读项目带领青少年重走红色文学之路,哈尔滨正书写着全民阅读的时代答卷。
全民阅读的推进,既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亦是城市文明进阶的必然选择。从“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全民阅读已从个人行为升华为国家行动。哈尔滨这座承载着百年中西文化交融历史的城市,正以全民阅读为支点,撬动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
来源:哈尔滨日报
记者:万佳/文/摄 邢玉峰/视频
责任编辑:孙婷
审核:董景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