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人民网银川10月25日电 (记者阎梦婕)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获悉,2025年汛期,宁夏直面降雨“点强面弱散发”的异常天气挑战,通过构建“体系打底、数字保底、基层托底”的全链条防控机制,创新区市“三早”战法与县乡“三快”打法,成功应对135条沟道457场次洪水过程,实现本地人员“零伤亡”、重要基础设施“零损毁”、重大财产“零损失”的目标。
山洪灾害是造成宁夏自然灾害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据统计,2000-2024年全区因洪灾共死亡失踪90人,全部为突发暴雨山洪灾害所致。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汛期,宁夏从体系、技术、基层三个维度夯实防控基础:修订防汛抗旱预案与工作规则,编制应急处置手册,建立成员单位联合工作组机制,实现区市县三级防指纵向贯通、成员单位横向联动;依托智慧应急平台,打通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壁垒,整合近9000路行业视频与8.1万路“雪亮工程”资源,通过“五图四系统三视频”融合分析汛情,精准识别风险隐患;配备4928台套应急通信装备,以“八带四通三现场”模式搭建数字战场,确保灾害现场“看得着、听得见、喊得应”。
据悉,面对强降雨,宁夏严格执行“四提前”机制:提前24小时启动预防行动、提前6小时开展会商研判、提前3小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1小时完成预警“叫应”。依托“一键叫应”系统,全区累计靶向叫应各级防汛责任人473万余人次,点对点送达预警信息2453万人次,为力量预置、精准处置赢得时间。同时,建立“双叫应一抽查”机制,发布黄、橙、红色预警时,分别督促县级防指叫应常务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确保关键力量在岗指挥;每轮强降雨前,自治区和市级防指均派出工作组赴现场督导,落实山洪应急响应“3515”叫应制度,即3分钟连通部门与乡镇、5分钟叫应值守人员、15分钟叫应防指领导,实现指挥调度“零延迟”。
此外,县级防指制定防范应对要点与行动指引,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发布预警信号2900余条,气象部门累计报送气象专报556期、雨情快报1510期,确保预警信息“快传快达”;成员单位主动响应,水利部门强化水文监测与水工程调度,自然资源、住建部门管控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城市易涝点,今年汛期共临时关停旅游景区、工地等702家次,疏散人员7800余人次,4800余名救援人员前置备勤;乡村两级扛起转移避险“主战”责任,修订乡级预案与村级处置行动卡,明确风险点、转移路线等关键信息,赋予基层应急处置自主决策权。通过落实“六问”责任人制度与“四必走三必转两不回”转移要求,全区安全转移危险区群众1861户6200余人次,筑牢山洪防范的“最后一公里”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