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徐军
![]()
生活中,许多人默认“事业有成需多读书”——读书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能让人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与更多选择,这一认知本身并无错。但无论古今,总有一些人因各种原因未能通过常规途径多读书,却依然取得了成就,这背后需要辩证看待。
首先要区分两种“读书不多”的情况:一种是有读书条件却主动放弃,或本身排斥读书;另一种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家境贫困、家中子女多,不得不早早辍学挣钱补贴家用。后者往往并非不愿读书,而是为了家庭牺牲了求学机会,他们中不少人本身素质优秀,甚至在学校的学习时光里展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前者有着本质区别。
![]()
更重要的是,人们常说的“读书”,多指向学校教育这一狭义范畴,却忽略了读书的广义内涵。在家自学、跟随私人老师学习是读书,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积累经验同样是学习。有些人事先虽未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却始终保持学习习惯:通过自主阅读补充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也能拥有渊博的学识。
反观部分高学历者,毕业后便停止学习,知识体系停留在过去,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而一些学历不高的人,因持续学习前沿知识、紧跟时代趋势,反而能抓住机遇。这说明,“读书多少”并非决定事业成败的唯一因素——社会中的成功,还需要性格、情商、人际关系、人脉资源等多重条件支撑。有些读书不多的人,凭借敢想敢干的魄力与极强的行动力,能果断把握机会;还有些人热心真诚、人缘好,容易获得他人帮助,自然更易取得成绩。
就像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高中毕业后便察觉互联网创业的机遇,放弃读大学投身创业,后来打造理想汽车,成为行业标杆;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学历不高却凭借对餐饮行业的洞察与经营智慧,创办了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他们的成功,早已无法用“学历高低”或“读书多少”来衡量。前者抓住了时代风口,后者深耕领域、打磨服务,最终都在各自赛道上闯出了一片天。
![]()
可见,读书多固然能为成功铺路,但读书不多者未必不能事业有成。关键在于是否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是否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以及能否在实践中积累所需的综合素养。读书是重要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个人的选择、坚持与时代机遇的结合,同样能铺就成功之路。
![]()
![]()
■ 编辑排版|June
■ 图片|来自AI作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