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来自中国台湾彰化的青年林景茂说:台湾人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句铿锵有力的宣言,瞬间激起千层浪。在两岸局势错综复杂的当下,这样的表态不仅需要胆识,更映照出历史洪流中不可撼动的认同回归。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历史不会失声:台湾人的抗争早已刻进骨血
“如果中国人身份是外部强加的,为何台湾先辈要浴血抗日?”林景茂的质问,直接戳破“台独史观”的肥皂泡。
![]()
1895年《马关条约》后,台湾民众揭竿而起,从台北到台南,义军蜂起;20世纪20年代,文化协会、农民组合高喊“汉民族万岁”,用笔墨与血汗守护“做中国人”的尊严。半个世纪的风雨证明:对中国身份的捍卫,始终是台湾社会最澎湃的潜流。
![]()
李友邦组建“台湾义勇队”,谢雪红奔赴新中国建设,丘念台串联两岸抗日……他们的名字之所以闪耀,正因为他们从未把“台湾人”与“中国人”对立。任何人想借“去中国化”斩断这段历史,都是对他们牺牲的二次背叛。
![]()
二、“去中国化”的闹剧,骗不了醒着的年轻人
民进党当局近年加码“文化台独”:课纲里删掉“光复”,把“中国人”三字污名成“原罪”。可剧本越用力,反噬越猛烈。越来越多台青透过短视频、交换生、电商合作看见真相:两岸同说汉语、同写汉字、同拜祖先,文化血脉岂是删得掉、改得了?岛内网友嘲讽:“一边用汉字发‘抗中保台’,一边删郑成功,精神分裂式‘去中’只能骗自己。”
![]()
三、光复80年:照妖镜下的“台独”恐慌
民进党为何刻意冷处理“台湾光复”?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段历史一旦被正视,“台独”叙事就塌了地基。
1945年10月25日,日本第10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在台北公会堂递上投降书,台湾回归中国,这是抗战胜利的直接结果,更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一系列国际法文件白纸黑字的确认。
![]()
“地位未定论”喊得再响,也绕不开一个事实:当年盟军最高统帅部第1号命令,把台湾受降权限清清楚楚交给“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历史不是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它是一面照妖镜,谁篡改谁现形。
![]()
四、两岸青年联手,正在重写剧本
民进党越堵,青年越用脚投票。TikTok、B站、小红书,台湾博主数量三年翻倍;从泉州爆款“妈祖盲盒”到台北夜市“东北烤冷面”,从成渝高校论坛到深圳青创基地,年轻人用同款表情包、同一首BGM证明:同文同种,合作零门槛。
![]()
有台青直言:“在岛内被绿营扣‘卖台’帽子,到大陆反而被当‘自己人’,谁在制造对立,一目了然。”当台湾学生把“四川熊猫”做成NFT,当大陆乐队把《望春风》混编成电音,两岸青年正在合写一部新的“共同剧本”——没有仇恨,只有流量与创意。
![]()
结语:答案写在血脉里
“台湾同胞要跟谁站在一起?”80年前,抗日志士用子弹作答;80年后,青年用Wi-Fi与高铁作答。林景茂们的选择说明:认同或许会暂时被遮蔽,却永远不会被连根拔起。正如网友所言:“挺直脊梁做中国人的台湾青年,才是真正撑起台湾未来的人。”历史早已写好结局——根脉不断,答案不灭。
在新加坡生活
541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