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0月,薛师傅发现自己脖子上长了个包块,不痛也不痒,就没太当回事。但过了一个月,这个包不但没消,反而越来越大。在同事的提醒下,他赶紧到洛阳东方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怀疑是恶性肿块,建议尽快手术。
![]()
11月5日,薛师傅接受了手术,切除了颈部的包块。术后的病理报告证实了大家的担忧:(甲状腺)边缘区淋巴恶性肿瘤(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据家人回忆,为了清除病灶,手术范围很大:“做完手术以后,他的锁骨上都有,挖得可深。右侧的整个甲状腺都切除了。”主刀的普外科主任也提前告知了家人术后可能的影响:“将来会影响声带,说不出话。”家人的回答很坚定:“那影响就影响吧,关键是命啊!”
手术后,家人希望能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儿子特意咨询了上海的专家,专家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效果更好的进口化疗药。为了父亲,家人没有犹豫,选择了昂贵的进口药,“一针20800,6次下来十几万。”
![]()
然而,高昂的费用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薛师傅在第一次化疗结束后,身体就出现了剧烈反应:整张脸惨白,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头发大把脱落,完全没有食欲。更糟糕的是,不久后在洛阳150医院的复查中,PET-CT提示出现了锁骨淋巴结转移。
这个结果让薛师傅的妻子无法接受,她询问医生:“为什么术前不提醒我们做PET-CT?”医生的回答却充满了无奈:“你记住,这个东西(淋巴瘤)做不净。我挖得够深了,整个右侧的甲状腺都给他割完了,左侧也切了一部分。”
希望仿佛一下子破灭了。就在薛师傅的妻子忧心忡忡、不知所措时,她突然想起好姐妹陈女士之前的建议——试试中医。这位陈女士在2008年因乳腺癌手术、化疗后出现骨转移,加大化疗剂量后身体反而更差,后来在病友介绍下,找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通过服用中药慢慢恢复了行走,8个月后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虽然薛师傅的妻子原本对中医将信将疑,但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虚弱,她决定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2013年12月6日,薛师傅在家人陪伴下找到了袁希福院长,开始根据自身情况服用中药。
![]()
转机,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吃了十天吧,就出现好转了,他觉得浑身好像有精神了、有劲了,而且他那个声音呐!有亮音了,等到一个月这个药吃完以后,他那个声带全部恢复了。”薛师傅的妻子欣喜地回忆道。
当然,康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4月15日,薛师傅复查发现颈部淋巴结再次肿大。他起初选择了住院进行西医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袁希福院长了解情况后,及时为他调整并加大了中药的用量。
坚持再次带来了回报。2016年12月13日复查显示:颈部肿大淋巴结已较前明显缩小。此后他继续用药,颈部的肿块基本消失了。
到了2020年12月4日,袁希福院长回访时,薛师傅的情况依旧非常稳定。他的老伴高兴地说:“前一阵子搬家,他是一大包、一大包,装被子、装衣服,一个人倒腾过来的,还天天接送孙女上下学。真的是不错。以前(他患病)我照顾他。现在反过来了,是他照顾我。”
![]()
最新的消息是,直至2025年,薛师傅的情况依旧非常好。在2025年3月31日,袁希福院长还以薛师傅的成功经历为例,鼓励另一位同样罹患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并提到:“前几天,他老伴还打电话,情况还特别好!”
从术后转移的阴霾,到化疗后的虚弱不堪,再到如今声音洪亮、能扛大包接送孙女,安稳度过11年,薛师傅的经历,无疑为许多身处困境的患者,提供了一份真实的参考和一份坚定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