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是毛主席时代盛行的一句话。大寨本是一个贫困的山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彻底改变面貌,也在全国出了名。
不过要说大寨的发展之路,还有另外一个人特别重要,那就是陈永贵提拔上来的郭凤莲。她曾经也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只是在1980年被免去过职务,后来还调到其他地方任职。
但,郭凤莲心中一直牵挂着大寨,后来又多次申请,成功回到大寨,奋力带领着当地人脱贫致富!
![]()
郭凤莲1947年出生于山西昔阳武家坪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虽然她不是大寨人,但她姥姥是。1950年,郭凤莲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无法照顾这一大家子,将她送回了姥姥家,从此她就与大寨结下深厚的缘分。
大寨的地理环境其实并不好,多以山高、沟深、坡陡为主,基本上没几块良田,解放初期整个村子的平均亩产粮食不足80斤,百姓想吃饱饭都难。
不过,陈永贵当上党支部书记后,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这一切,他们不断从山沟里开垦荒地,将穷山恶水改造出高产的良田,这是一种很伟大的愚公移山精神。
1956年,大寨开荒造地后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粮食亩产达到349斤,这个成绩比起建国初翻了几倍,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郭凤莲1962年小学毕业后,也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
![]()
1963年8月,整个昔阳遭了特大洪灾,暴雨下了七天七夜,大寨几成一片废墟。唯一庆幸的是,陈永贵及时做了安排,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当时有很多人见到家园被毁痛哭失声,陈永贵出来稳定人心,他大声道:哭什么?人一个没被冲走,房子塌了可以再建,粮食没了可以再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随即,他们开始紧张地进行重建。
中央很快就派人下来救灾,陈永贵却大胆做了一个决定——不要国家的救济款、救济粮、救济物资,并保证完成次年的生产任务。这个做法着实令很多人没想到,更让人诧异的是,他们第二年真的做到了,不仅上交国家24万斤粮食,每位社员还保留了400斤口粮。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毛主席耳里,得到盛赞:“穷山沟里出好文章”,陈永贵自此开始全国闻名。也正是在大寨的这场艰难自救中,郭凤莲身上的闪光点被更多人注意到。
![]()
当时的郭凤莲才16岁,跟同村20多名女子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她们每天要扛着上百斤石头、土块到救灾重建第一线,从来没喊过苦和累,因此获得“铁娘子”的美誉。
没多久郭凤莲又被推举为“铁姑娘”队的队长,带领村里的女同志自立自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不断将家园建设得更好,整个大寨焕然一新。
1966年,郭凤莲得陈永贵推荐光荣入党,1971年又当选为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后来陈永贵要去中央任职,临行前特意把郭凤莲叫到身边,希望她能带领全村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郭凤莲点头,这个承诺,她用了后半辈子来遵守!
1973年,周总理亲自去大寨村考核视察,对当地的发展给出极高的评价,也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郭凤莲心里相当喜悦。之后她还多次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虽不如老领导陈永贵那么耀眼,但也成了名人,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
1978年,郭凤莲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然而也是在这年,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风向一变,以往火热的大寨模式不吃香了,郭凤莲很快也受到影响,一度失去职务。
直到1980年,陈永贵主动辞职,留在山西的郭凤莲反而重新有了任命,只不过这次她不是在大寨,转到昔阳县里去工作了。
后来她还历任了昔阳县研究所副所长、昔阳县公路段党支部书记等,虽然这些职务不比大寨党支部书记低,但郭凤莲心里一直牵挂的还是大寨。
她积极学习,又认真思考过去出现的问题,为的是将来能有机会再给大寨做贡献。幸运的是,大寨百姓一直也在惦记着她,1991年,应大寨村民的一致要求,郭凤莲再次踏上大寨的土地,重任党支部书记。
![]()
她根据实际情况,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有一定基础后又开始发展工业。郭凤莲四处去请专家,为村民们传授工业技术,等大家学习完毕后,她又立主创办水泥厂。
厂子建立起来就有雇人需求,有人工作就能解决一家的生计!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这个村子项目先后成立了十余家公司、多家工厂。
这些举措,让当地人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过郭凤莲的目标不仅于此,她始终牢记当初对陈永贵做出的承诺,一定要让大寨越来越好!
大寨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有特殊地位的,郭凤莲很有商业头脑,借这个势头发展旅游业,游客增多后,又能带动全面的经济发展,在她的努力下,大寨2012年的总经济收入就高达10.1亿,人均更是达到了上万元。
![]()
作为一个环境恶劣又没什么资源的原贫困村,能发展出这个成绩是很不容易的!陈永贵是努力让大寨人民活下去,郭凤莲是努力让大寨人民活更好,他们都很伟大!
如今的郭凤莲仍是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幸运的是,她真的让这里得到了改变。当初那个承诺,已不仅仅是对陈永贵个人的,更是对大寨所有百姓的!
郭凤莲作为一个新中国的新时代女性,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自立自强,真正做到了撑起半边天。局势变换后,她也没有沉溺于旧日的荣耀中,勇敢跟上潮流,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窗口,依然为的是造福一方人民。
可以这样说,她的人生经历,就是大寨变迁的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