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全球负债大户,很多人会想到美国,但如果论负债率,日本才是真正的“顶流”。
政府债务规模早已突破GDP的250%,远超美国的125%。
![]()
![]()
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个看似“债台高筑”的国家,不仅没像希腊那样陷入债务危机。
反而还在持续印钱放水,甚至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输血站”。
![]()
而近期备受关注的高市早苗上台,更让市场好奇:
这位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会延续宽松老路,还是突然转向紧缩?
这背后,藏着日本经济的深层逻辑和全球金融的微妙博弈。
![]()
宽松是必然
高市早苗的政策倾向,从她的政治背景就能找到答案。
她的政治导师是安倍晋三,舆论几乎一致认定,她若上台必将延续“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思路。
![]()
所谓安倍经济学,本质就是“三板斧”:印钱、放水、维持低利率。
这也是日本过去多年来的政策主旋律。
为什么宽松政策会成为日本的“必选项”?核心原因在于日本经济的“惯性依赖”。
![]()
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进入“失落的三十年”。
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居民消费保守,仅靠市场自发力量难以拉动增长。
![]()
为了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
政府只能通过持续举债搞基建、央行印钱买国债的方式注入流动性,试图激活市场。
![]()
这种模式一旦启动就很难刹车:如果突然转向紧缩,利率上升会直接抬高政府的偿债成本。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估算,长期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政府年度利息支出就增加约8.5万亿日元。
![]()
同时,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本就疲软的经济可能直接陷入衰退。
更关键的是,日本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也不支持紧缩。
![]()
2025年一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0.2%,个人消费和外需双双低迷。
叠加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日本二季度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紧缩无异于“雪上加霜”。
![]()
此外,高市早苗上台前想稳固支持率,更需要通过宽松政策维持就业和经济稳定。
短期内转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不崩密码:内债+硬实力
很多人疑惑,负债率高达250%的日本,为啥没像希腊那样崩盘?
核心在于它有两大“护身法宝”:
以国内持有为主的债务结构,以及强大的实体经济和海外资产支撑。
![]()
从债务持有结构来看,日本国债和希腊完全是两个逻辑。
希腊的国债70%-80%由外国人持有,且用欧元计价,自己没有印钞权。
一旦财政出问题,外国债主就会恐慌抛售,瞬间引爆危机。
![]()
而日本超过90%的国债都由本国机构或个人持有。
相当于“家里人互相借钱”,即便还不上,也不会出现“上门逼债”的情况。
![]()
更特殊的是,日本央行持有超过一半的国债。
作为政府的“自家人”,央行不仅不会逼债,还能通过印钱的方式帮政府“续命”。
![]()
这种操作被称为“债务货币化”,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发国债,金融机构买下后。
央行再从市场上把国债买回来,支付的钱其实是央行凭空创造的,相当于国家自己借自己的钱。
而日本敢这么“任性”印钱,关键在于印钞机背后有硬实力支撑。
![]()
津巴布韦、魏玛共和国之所以陷入恶性通胀,是因为它们的印钞机背后是瘫痪的生产能力。
市场上商品短缺,多印的钱只能疯狂追逐少量商品,推高物价。
![]()
但日本是全球顶级的制造业和科技强国,丰田的汽车、索尼的电子产品、精密仪器等供给充足。
印出来的钱有足够的商品承接,自然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
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在海外拥有3.7万亿美元的资产,每年能创造巨额的美元、欧元利润。
这些资金持续回流国内,成为日元购买力的“压舱石”,确保了日元的信用不会崩塌。
![]()
此外,日本的群体本位文化也起到了隐性作用。
在个体主义盛行的西方国家,危机来临时人们习惯寻找外部敌人,引发抗议罢工。
![]()
但日本文化中,责任感更多是内化的,民众会将经济困境归咎于自身不够努力,而非政府政策。
这也让日本在高债务下能维持社会稳定,为宽松政策提供了社会基础。
![]()
美元输血:套利引擎
日本一边疯狂印钱,一边却成了美国的“提款机”,核心秘密在于“日元套利交易”。
这种操作的逻辑很简单:日本长期维持低利率,投资者从日本借取廉价的日元。
兑换成美元后购买收益率更高的美元资产,比如美国国债,赚取利差和汇率波动的双重收益。
![]()
举个通俗的例子,假设投资者借入利率0.5%的日元,转而购买利率6.5%的美元资产。
若汇率不变,一年就能赚6%的差价。如果日元对美元贬值,收益还会更高。
正是这种高收益的诱惑,让大量日本资金通过套利交易流向美元资产市场。
![]()
而这些资金最终很多都进入了美国国债市场,成为美国政府的“隐形债主”。
这些投资者中,就包括被称为“渡边太太”的日本家庭主妇群体。
她们通过理财操作,间接成为了支撑美元和美债的重要力量。
![]()
美国之所以需要日本这个“提款机”,根源在于其债务结构的短板。
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其地位建立在全球债权人对美国的信任之上。
美国不敢随意通过印钱还债,否则会引发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危机,动摇霸权根基。
![]()
而日本的宽松政策恰好解决了美国的燃眉之急:
日元套利交易创造了对美元的巨大需求。
为美国国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缓解了美债的销售压力。
![]()
但这种“输血”关系也并非没有风险。
随着日本长债收益率持续攀升。
2025年5月,日本4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创下2024年7月以来的新低。
![]()
30年期和4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历史新高,市场对日本债务的担忧加剧。
如果日本债市持续低迷,资金可能会收缩套利规模,届时美国国债可能会失去重要的资金支撑。
![]()
同时,美国近期与日本签署的贸易协议也暗藏陷阱。
要求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汽车、大米等市场。
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经济压力,可能会影响其持续“输血”的能力。
![]()
从当前局势来看,高市早苗上台后延续宽松政策是大概率事件。
这意味着日本的“印钱模式”还会继续,作为美国“提款机”的角色短期内也难以改变。
![]()
但长期来看,日本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人口老龄化导致税收减少、福利支出增加。
海外资产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上升,这些都是悬在日本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一旦全球格局发生巨变,美元不再需要日元输血。
或者日本海外资产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个看似稳定的体系可能会瞬间崩塌。
到那时,负债率高达250%的日本,或许将真正面临债务危机的考验。
![]()
这场危机,不仅会冲击日本,也将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日本而言,如何在维持经济稳定和化解债务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多年最棘手的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