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埃及红海沿岸很近的瓦迪阿嘉夫港口遗迹附近,相对来说比较潮湿的地方,英国考古队挖出迄今最早的莎草纸文献——《梅勒日记》,距今已有4500多年。
虽然历经4500年,但数百张“梅勒日记”虽然靠海却依然不朽,挖出之后依然可以随意露天摆放,依然可以徒手抓取.......别问为什么,因为这是有着神灵保佑的西方专家挖出的,所以真实可信,西方专家品行和科学精神不容置疑。
![]()
所谓《梅勒日记》,是一个叫梅勒的古埃及包工头的日记,他管理40余手下、参与制造胡夫金字塔建造,日记中记载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至此,依然别问为什么4500年前就有“日记”,就有“包工头”,笔者也不知道,重点是他记录的金字塔建造过程。
按照梅勒记载:梅勒团队从图拉采石场运输巨石到“胡夫金字塔”工地,通过船只水运,单次航程100多公里,每次运输约30块重2-3吨的石块,每十天往返一次;至于金字塔的修建方法,就是堆积斜坡,采用斜坡法将巨石运至高处,然后再逐层垒积起来。
![]()
上述办法没有超出现代人的意料,这一办法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如今官方公认的金字塔建造方式就是通过堆积斜坡来抬升重物。
除此之外,现代部分学者还猜测:无论是平移,还是斜坡向上移动,可能还使用滚轮轨道或圆木滚筒辅助巨石移动。不过,以4500年前的生产力和思维,发明和制造“滚轮轨道”的难度很大,且考古没有实据,至于圆木滚筒在正常平地或有可能,但在沙地、且斜坡上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
问题在于:既然“梅勒日记”记载了建造方法,既然现代专家以超越4500年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那么以这些方法能不能成功“复原”呢?
答案是不能!埃及与西方专家尝试使用斜坡法、手工建造一个迷你型金字塔,但最终宣告失败。后来,在起重机的帮助下,才成功搭建了一座迷你金字塔。
![]()
其实,金字塔所在的沙地,因为容易沉陷,巨石一压就沙子就沉陷,所以并不适合使用堆积斜坡法。而且,斜坡法堆积的体积,考虑到坡度不能太陡,要更平缓,那么堆积的体积将远超胡夫金字塔的体积,在4500年前使用原始工具堆积,其工作量也极其惊人。
需要说明的是,明朝朱棣时代,曾运输过一块重达2、300吨的巨石,办法是沿途每隔一里凿井一口,然后冬天洒水让路上结冰,用了三个多月才运到北京的工地。因此,不能因为中国能办,就认为古埃及也能办,且两者还相差了3、4000余年。
![]()
既然建造胡夫金字塔的“包工头”之一,所提供的斜坡法似乎并不可靠,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
对此,西方专家自然想象力丰富,一本正经的提出了很多可能,还比如起重机、绞车、升降机、吊车、枢轴等,或包括斜坡法在内的组合办法。其中,这里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起重机和升降机类,那么古埃及会使用哪一类呢?
![]()
首先,水力升降机
前两年,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古代技术研究机构Paleotechnic的首席执行官泽维尔·朗德罗,采用跨学科方法,首次报道了一个能匹配阶梯金字塔内部结构的建造系统,即“阶梯金字塔”内部存在一个竖井,可以引入水源,然后借助特定浮力装置,古埃及人可将巨石抬升至金字塔中部的高度,因此这被称为“水力升降机”。
问题是:其一这个办法适用于“阶梯金字塔”(又称左塞尔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并非如此,那么这些非阶梯金字塔如何建造的呢?其二巨石只能抬到金字塔的中部,左塞尔金字塔高达62米,那么如何将巨石抬到更高的地方呢?
当然,所谓“水力升降机”的办法,也只是一种猜想,不仅没有经过复原实验证实,而且也不太被认同。
![]()
其次,起重机
相比水力升降机或斜坡法,笔者更相信4500年前的古埃及已经装备了先进的起重机。
之所以这么说,与古罗马相关。西史记载,古罗马城只有20平方公里,但居住了100多万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即每平方公里居住5万人以上,人口密度远超香港上海纽约。此外,古罗马还有高50米左右、数千公里长的石制或砖制高架水渠,每天可以供应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清水。因此,古罗马必然高楼林立,必然已有高级起重机、吊机等,或许可能还有电梯等。
![]()
据说,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在其建筑手册中描述的一种起重机械,其核心构造包括桅杆、滑轮、牵索及绞盘,通过滑轮组与人力绞盘配合实现重物吊装。
按照西方历史描述:古罗马的很多科技源于古希腊,或古埃及、苏美尔。考虑到技术演化时间,那么古埃及胡夫时代应该已有早期起重机。如果单单从建造角度来看,在起重机的帮助下,金字塔是能被建造出来的,至少能说得过去。
![]()
不过,这一说法还需要填补一些硬伤,比如以下几个:
其一无论古埃及还是古罗马等的起重机,还缺少最基本的考古发现。
其二古罗马城起重机太过神化,不符合基本科学规律,但不“神化”又无法解释人口密度问题。
其三起重机等设备需要使用滑轮,但滑轮在中国有相对清晰的演化史,比如商周矿井需要用到相应装置,而在西方却没有,只在西元前八世纪亚述浮雕上有所展示,与很多发明创造一样被刻画在泥板或浮雕上。
其四古埃及古罗马起重机的“夹具”,如何能夹起数吨、乃至数十吨的巨石,用“神力”夹吗?
其五起重机造金字塔的叙事,不符合包工头的“梅勒日记”的记载。
![]()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谈:
首先,不知道是现代人太笨,还是古埃及人太聪明,反正直至今天,竟然还没破译金字塔的建造之迷。以古埃及时的生产力水平,至今还没人能成功复原,当然这是没有使用起重机或水力升降机。相比之下,中国古人有些“愚”,基本什么东西都能被现代人破译。
其次,用“手工”复原不了金字塔,为何不考虑起重机等呢?古罗马都能高楼林立,古埃及为何不能起重机建造金字塔?其实,可以从快从重从严地考虑“安排”一下“到勒日记”,里面记载古埃及大规模使用起重机建造金字塔,并且考虑到后人破译问题,还要同时使用三种文字记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