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送水赚生计的老人真的闲不住吗?这回应有些矫情了。
这是一个夹心层老人艰难的生命之路。
![]()
它不仅仅是石家庄或某个城市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有着相似境遇的老人的缩影。
他们没有养老金,不符合低保要求,仅能靠87岁的高龄补贴生活。
如果他不去开三轮车送水,或不找点赚钱的活干的话,他就只有靠三两百的老龄补贴来生活。
这些钱够不够他们养活自己呢?答案很明显。
当然,你说他有两个儿子,但是大儿子已经病倒送不得水了。小儿子有正式工作,但也可能顾不上自己除妻儿之外的其他人了。
这是一种有点残酷的底层生活现状。
当地回应称“老人有点闲不住”,其实不是老人不愿意闲着,而是不敢闲着。
![]()
都到了87岁这个年纪,每月那点钱根本无法覆盖基本生活,甚至可能连买药都不够。
这样的老人活在了夹层中,非常艰难。他们活着就必须干活,直到有一天干不动了,几乎就等于宣告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们的生命之路,大概有这几个无奈的阶段铺就。
年轻时,他们都是社会的建设者,可能务农,也可能在集体企业工作。但在那个普遍低工资的年代,他们贡献了青春但没有积累下个人养老金。
中年时,他们或响应政策养了多个孩子,指望着将来能养儿防老,于是将所有的资源都倾注到了子女的教育与生活中,期待他们成为自己晚年的依靠。
但,当他们进入老年,到了耄耋之时,孩子却指望不上了。社会的卷让子女们围绕着自己的子女拼命养家,活得也很艰难,根本无法支撑父母的天。
这些夹心层的老人,有的在城市的角落里挣扎着,有的在农村的地头上用力的活着,群体很大。
![]()
他们有子女,但是,子女的赡养能力可能被高估了,能反馈给父亲的钱款其实非常有限。
而高龄补贴其实更像是一种荣誉,而不是生存保障。
他们的贫困常被无视。所以活着必须靠最后的自力更生,直到力竭而亡。
而官方将87岁老人的生命挣扎解读为“闲不住”,其实有些矫情了。不是闲不住,而是在现实挤压下为保留最后的尊严而不得不进行的生存自救。
以安全为赌注是老人维持生计的最后手段。所以由此不得不面对一个系统问题,不得不直面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裂痕。
我们关于福利政策的视角能不能转向他们呢?能不能给他们一条介于低保和高龄补贴之间的支持,让他们更有尊严地活着呢?
![]()
或者,高龄补贴干脆与基本生活成本挂钩,让它真正成为无稳定收入来源高龄老人的生命线。
社会的良知与公正性在于,它能稳稳地托举每一个曾为社会发展付出过汗水的人,能让他们在生命的黄昏里安心地闲下来,而不是艰难地活下去。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个能够看见并关怀每一个具体生命的晚年,而不是87岁还必须靠送水活下去的社会生态。你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