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打官司法庭赢了不算赢,能拿到钱才叫赢,可诉前保全怎么越来越难办?感觉像被法院‘禁止’了一样!”
圈内常说 “打官司不做财产保全,赢了也可能白赢”,毕竟没多少被执行人会乖乖留着财产等执行。但诉前财产保全从未被 “禁止”,只是从过去的 “宽松把关” 变成了现在的 “严格审核”,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要从曾经的 “滥用” 乱象说起。
一、为啥会有 “被禁止” 的错觉?都是过去的 “滥用” 惹的祸
早些年,诉前保全的门槛确实不高。那会儿法院对保全申请只做 “形式审查”—— 只要材料看着齐,就给开保全裁定,拿着裁定就能通过查控系统 “扫荡” 对方财产。
更关键的是,“情况紧急” 这个核心条件,全凭申请人 “自说自话”。不少人只在申请里写几句 “对方要转移财产,情况紧急”,法院就会认可。这就导致了两种乱象:
“未审先封” 成常态:官司还没开庭,被告的银行账户、房产就被冻结查封,有的甚至影响正常经营;
保全范围 “越界”:明明只欠 50 万,却把对方价值 200 万的资产全封了,也就是常说的 “扩大化保全”。
曾有个典型案例,某原告起诉要求解除 8 套房屋买卖合同,却申请查封了被告 18 套房产,虽然最终因证据不足败诉,但期间已给被告造成了潜在的销售损失。这类事件多了,不仅侵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浪费了司法资源。为了纠正乱象,法院才不得不把审核标准提了上来,这才有了 “保全难办” 的错觉。
二、现在的诉前保全,卡在哪道 “关口”?
其实诉前保全一直能办,只是现在的审核逻辑变了 ——从 “重形式” 转向 “重实质”,核心就是把 “情况紧急” 的标准卡严了。
最高法 2024 年明确指出,“情况紧急” 得是 “被申请人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等行为,或生产经营恶化导致丧失履行能力” 的情形。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8 年出台的指引,更是把标准细化成了 7 种可参考的具体情况:
被申请人已经被其他债权人起诉、仲裁,案子正在审或已被判担责;
被申请人的财产已经被其他债权人申请保全;
涉案财产正在办过户,比如房产显示 “交易中”;
能提供对方签订的、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合同、函件等书证(来源要可信);
有公安、村委会的证明或视频,能证实对方在转移设备、负责人失联,或工人、供应商聚集追讨款项;
若保全财产已抵押给申请人,原则上不算紧急;但抵押财产不够还债,或已被其他法院查封的除外;
其他能证明紧急的情形。
特别要注意:“情况紧急” 不能只靠嘴说,必须提交实打实的证据 —— 比如房产交易记录、对方转移设备的视频、公安出具的证明等。光在申请里写几句 “对方要跑了”,现在根本通不过。
三、除了 “紧急”,申请保全还得迈过这道坎:担保
很多人不知道,“提供担保” 是诉前保全的硬性要求,这也是法院防范 “保全错误” 的关键一环。
根据最高法规定,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原则上要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 比如你想保全对方 100 万财产,就得拿出 100 万的担保财产或保函。不过有几种特殊情况可以酌情降低担保额,比如追索赡养费、医疗费、劳动报酬,或因见义勇为索赔等。
担保的形式也很多样:可以用自己的存款、房产做担保,也能找保险公司出 “财产保全责任险” 保函,或由金融机构出具独立保函。要是提供的担保不够,法院会让你追加,不追加的话就可能驳回申请。
更重要的是:如果保全错了,申请人要赔!比如你申请查封对方房产后,最终官司败诉,导致对方房子没卖出去产生损失,你得承担赔偿责任,这时候担保就派上了用场。
四、关于诉前保全常见问题
保全办下来后,能管多久?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必须在30 日内起诉或申请仲裁,否则保全就会被解除。实操中法院通常会提前提醒,但自己一定要记好时间。
不知道对方财产信息,能申请保全吗?不行。必须提供明确的财产信息 —— 比如银行账号、房产地址、车牌号等。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尝试申请法院通过查控系统查询,但前提是得有具体线索。
保全后发现财产不够,能追加吗?可以,但得提供新的财产线索,且符合 “情况紧急” 和担保要求,再向法院申请追加保全。
最后想说:保全不是 “武器”,是 “盾牌”
诉前保全的本质,是为了防止胜诉后 “执行无门”,而不是给对方 “添堵” 的工具。法院收紧审核标准,不是要 “禁止” 保全,而是为了让这项制度真正保护需要的人,避免被滥用。
如果你的案子真的符合 “情况紧急”—— 比如对方正在转移财产、已经被多人起诉,那就提前准备好证据和担保,大胆去申请;但要是只是想 “先封了再说”,恐怕很难通过审核。
毕竟,司法的目标从来不是 “赢了官司”,而是 “实现权益”。
信息来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办理诉前保全案件工作的意见》(2024 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 年);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诉前财产保全案件的指引》(2018 年);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财产保全实务解读(2024 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