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讲:”治人事天,莫若啬”。这句话意思是说,修养自身和治国,什么做法都比不上节俭。
生活节俭的人没有贪欲,不会用那些偏邪的方法去追求利益,思想比较端正,所以节俭的人修身方面做得都是不错的。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很多都是节俭的。古人讲”成由节俭,败由奢”,节俭可以使人走向成功,一旦奢侈就开始走向了衰败。历史上往往是国家上层比较节俭的时候,国家就会向上发展。当国家上层奢侈腐化的时候,国家就走向衰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
道德经
历史上很多有大成就、被后世称颂的人都是有节俭品德的人。像上古的三位明君尧舜禹、孔子、汉文帝刘恒、宋太祖赵匡胤、清朝康熙皇帝、苏轼、范仲淹等不胜枚举。
尧舜禹是我国上古时期三位英明的帝王,他们都是勤劳节俭之人,常常穿着粗布衣,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使用陶碗陶盆。大禹为了治水数次过家门而不入。尧特别关心百姓生活,认为百姓挨饿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到家。因为他们的勤劳节俭所以受到百姓的拥戴,声名流芳百世。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励精图治,崇尚节俭。他在位期间没有增加御车御服,平时只穿黑色粗丝绸衣服,上朝的龙袍也是粗丝绸做成,经多年穿坏后,还由皇后亲手打上补丁继续穿,上朝时脚上穿的是草鞋。他的皇后也在后宫带头节俭,为了省布不穿拖地长裙,后宫的嫔妃也都不穿拖地长裙,蚊帐不绣花。每年春天的时候,汉文帝都带着文武大臣一起到田里种地几天。汉文帝预先给自己修建墓地的时候,陪葬品只用各种陶器,不用金银珠宝等等贵重之物。他在位期间,国家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三大最兴盛的时期之一。
一项对世界富豪的调查显示,83%的世界富豪认为节俭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美国股神巴菲特曾经是世界第一富豪,在他八十八岁时仍然住在四十多年前买的房子里,平时出门自己开车,车子只价值4.5万美元,他身上不带手机,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她平时喜欢积攒和使用优惠券,就连请比尔·盖茨吃饭的时候也是使用优惠券付款。
![]()
沃伦·巴菲特
中国前第一富豪李嘉诚也十分节俭。他自己的十双鞋里有一半都是旧的,鞋子坏了,修修补补继续穿。一身西服穿个十年八年是常事,他的手表是价值26美元的塑料手表,90多岁时仍然住在55年前买的别墅里。这些都是节俭的成功者例子。
由于奢侈腐化而走向衰败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初期国家并不富裕,所以他大力提倡节俭。他把皇宫中的金子都上交国库,其他珠宝则当众烧掉。那时官员百姓都很节俭,社会风气很好。在李隆基的成功治理下国家慢慢富裕起来,逐渐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之一。后来李隆基和大臣们看到国家越来越富裕,变得骄傲奢侈起来。李隆基开始不理朝政,只顾和杨玉环一起奢侈享乐。一次公主给李隆基送礼时,一盘子的菜肴就价值十个普通人家的全部家产。有个王爷为了让鸟不破坏自己的花,在院子里挂满了金铃。公主进宫的车队场面非常大,如果路人躲让不及,就会遭到杖打。在这样骄奢的风气下,国家逐渐衰落了下去。
欧洲罗马帝国克劳狄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尼禄独揽大权后,开始奢侈无度,每天都沉溺于看戏、挥霍、放荡之中。他用惊人的赌注打赌,外出野游时由1000辆华丽的马车护送,花费巨款举办奢华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尼禄节,邀请罗马城内的艺术家共同演出。国库挥霍空虚以后,为了掠夺财产杀死了北非和西班牙的几十个地主。他的奢侈淫逸使他众叛亲离,罗马元老院宣布他为国家公敌,准备处死他,他在恐惧中自杀而亡。她的奢侈淫逸即害了他自己,也使得罗马帝国克劳狄王朝走向了衰亡。
![]()
尼禄
《韩非子》讲:”节俭则昌,淫逸则亡”,对个人和国家都是这个道理。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民生活比以前富裕了很多,但是这个规律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实际例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