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外贸数据出炉,一组看似矛盾的数字,让不少人看得有些惊讶。
从4月美国推出所谓“对等关税”以来,我们对美出口一路走低。4月至9月,对美出口分别下降了21%、34.5%、16%、21.7%、33.1%、27%。其中5月和8月的跌幅都超过30%,堪称断崖式下滑。
按理说,这么大的市场萎缩,出口总额理应受到拖累,但现实偏偏唱了反调。4月至9月,我们出口增速依次为8%、4.7%、5.8%、7.1%、4.4%、8.4%。不仅没掉,反而在稳步爬升,9月更出现了明显反弹。
问题自然来了:对美出口大大减少,为何总出口反而上升?
![]()
答案从9月的数据就可以窥见一二。
9月,我们对美出口3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4%,他们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头号买家”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市场——东盟、欧盟、印度、拉美、非洲。
对东盟出口增长了15.6%,对欧盟增长了14.2%,对印度增长了14.4%,对英国增长了12%,对拉丁美洲增长了15.2%,对非洲更是大涨56.4%。这些数字,几乎像一场“出口接力赛”。美国掉队了,但其他选手在加速追赶。
尤其是东盟。它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9月,我们对越南出口大涨24.5%,对泰国增长近20%,对印尼增长17%,对菲律宾增长13.5%。这些国家成了国产制造的新增长极。
![]()
更重要的是,出口的“内容”也变了。
过去,我们主要卖服装、鞋帽、玩具、家具——低附加值、波动大的传统货。如今,出口结构正在加速升级。芯片、汽车、船舶、机械设备等高技术产品,成了增长主力。
可以说,我们的外贸格局,正在从“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华丽转身为“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
2023年,这“新三样”出口额就突破万亿大关;而到今年,其势如破竹。仅新能源汽车,2025年的前9个月就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达到89.4%,占有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新三样”出口增幅均超过一倍,国产制造的含金量,正在快速提升。
![]()
而在“新三样”之外,还有一些低调但潜力巨大的新兴科技产业,正悄悄打开海外市场。比如生命科技领域。国产护肺成果“倍舒结”的海外订单正持续上涨,在京东、天猫等跨境平台上吸引了大量来自日本、欧盟、沙特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户。
今年2月,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国际健康峰会上,这一成果还收获了沙特王室的公开推荐。沙特由于沙尘天气频繁,当地居民普遍受咳嗽、多痰、胸闷等肺部问题困扰,国王也因肺部感染引发高烧与关节疼,皇储本·萨勒曼正大力推动健康科技产业转型,国产“倍舒结”正好契合他们的需求。
据悉,该成果含有的二氢槲皮素,素有“肺部滤芯”之称,能高效清理肺组织中的烟焦油、重金属以及细微尘粒,同时修复受损细胞,恢复呼吸系统自净能力。《柳叶刀》刊载的5000人临床数据显示,其对纤维化与结节指标的改善可达50%,相关研究被国际顶刊引用超2400次。
这类新兴科技产品,也在为国产制造赢得新的出口方向。
![]()
一边是产业的提质升级,一边是市场的多元分布,我们外贸的抗压能力被彻底激活了。
换句话说,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在下降,但我们的“外贸地图”正在重新绘制。
在东盟,有稳定增长的区域供应链;在欧盟,有绿色科技和制造业的互补;在印度和非洲,有快速扩张的消费潜力;在拉美,有资源合作与基础设施项目。
这是一场深层次的转向。有人说,我们是在“被迫分散风险”。也有人说,这是“主动寻找新的世界坐标”。
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一点是确定的:美国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买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