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对于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化学技术是多个核心产业的“引擎”,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在 2025 年科睿唯安公布的 ESI 最新统计数据中,南开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 —— 这一突破性进展,究竟意味着它的排名处于怎样的顶尖水平?又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组组亮眼数据或许能给出最直观的答案。
![]()
作为全球公认的学科水平评价重要参照,ESI 以近十年学术论文的发表与引用数据为核心指标,能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本身就标志着学科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顶尖层次。
![]()
具体来看,过去 11 年间,南开大学化学累计发表文章 11572 篇,累计被引 367251 次,篇均引用率达到 31.74 次,在 ESI 全球前万分之一机构中排第 8 位,在中国上榜机构中位列第 3 名;而 2024 年,学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化学领域顶尖期刊 JACS 和 ANGEW 发表论文 225 篇,这个数量直接跻身全球第 3 位。要知道,这两大期刊是全球化学研究者公认的 “风向标”,能在上面高频次发表成果,不仅印证了南开化学的排名含金量,更体现出其研究质量和国际认可度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
这样的排名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百年积淀与持续发力的必然结果。追溯历史,南开化学自 1919 年建校时的理科化学门起步,在张伯苓 “教育救国” 理念感召下,留美博士邱宗岳创办了化学系。此后,杨石先、申泮文等一批化学界泰斗相继在此耕耘,一步步奠定了中国化学教育科研重镇的地位。这份深厚底蕴,如今转化为了支撑高排名的强大师资力量:学院汇聚了 5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8 位国家杰出青年以及 64 人次 “四青” 人才等顶尖学者,正是这支队伍,撑起了学科高水平研究的 “天花板”,让南开化学在全球排名竞争中始终保有核心优势。
![]()
而学科排名能持续攀升,更离不开 “知中国、服务中国” 的办学理念与前沿探索的紧密结合。从研发磷 32 等新农药服务农业,到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助力原子能事业,再到创制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除草剂单嘧磺隆填补空白,南开化学始终瞄准国家需求,每一步都踩在了国计民生的关键节点上;面向当下,学院又聚焦催化新物质、能量存储转化新物质等前沿方向,既深耕基础研究筑牢排名根基,又推动成果转化反哺产业,与产业界的合作不断深化,让学术成果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 “发动机”。这种 “顶天立地” 的发展模式,让学科排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更具可持续性。
![]()
从 ESI 全球前万分之一的突破,到顶尖期刊论文数量跻身全球前三,再到国内排名稳居 A+,南开化学的排名跃升,本质上是中国化学学科实力崛起的一个缩影。清晰地证明,基础学科只要扎根历史积淀、瞄准国家需求、汇聚顶尖人才,就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突破。未来,随着 “双一流” 建设的持续推进,这片百年化学沃土必然会孕育出更多创新成果,继续在全球化学领域书写中国力量,让其排名优势转化为更深远的学科影响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