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全球半导体行业风云骤起,各类消息纷至沓来,国际媒体纷纷用“局势失控”来形容当前的紧张氛围。
![]()
一向低调的荷兰光刻机生态圈被彻底搅动,ASMI作为全球光刻设备领域的领军者,连同其上下游一众核心供应商,正悄然加速向中国市场倾斜。
他们口头上反复强调遵循欧美出口管制政策,行动上却马不停蹄地为中国客户运送关键设备、确保零部件持续供应。
![]()
这种言行之间的巨大反差令人费解:它们究竟意欲何为?又为何要采取如此矛盾的策略?
企业的求生本能
在商业世界中,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财务冲击更能唤醒决策者的警觉。还记得2024年10月美国那道突如其来的禁令吗?
ASML股价瞬间崩塌,单日暴跌12%,创下自1998年以来最惨烈的纪录,企业市值一夜之间蒸发逾500亿欧元,这笔损失清晰写在每一份财报里。
![]()
此前,中国曾贡献ASML接近三成的年度营收,这项禁令无异于切断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收入动脉。面对生存危机,反应成为必然。公司高层早已预见到技术封锁将不断加码,一场无声却高效的“抢运行动”随即展开。
在最终规则尚未完全实施之际,ASML的运输船队已全速驶向亚洲港口。仅两个季度内,多达27台高端DUV浸润式光刻机——包括NXT:1980i等主力机型——被紧急交付至中国合作伙伴手中。
![]()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与长江存储等本土龙头企业也迅速做出响应。预判到未来供应链可能中断的风险,它们果断集中采购、大量备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存储在2024年第二季度接收了多批次先进设备,全力推进NAND闪存产能扩张,这一系列动作直接支撑了ASML在逆境中的业绩表现。
![]()
尽管外部压力空前,ASML在2023年仍实现了9.3%的营收增长;而到了2024年,中国市场在其整体销售中的占比更是从原先的约30%跃升至惊人的49%。
这场看似由ASML主导的突围战,实则离不开背后庞大的欧洲供应链体系支持,尤其是德国蔡司提供的精密光学镜头,其立场至关重要。
![]()
蔡司的态度简洁明了:我们遵守德国法规,同时将继续为DUV系统提供镜片组件。言下之意即是——生意不会停。对于蔡司以及数十家位于荷兰本土的高精度机械制造商而言,这根本不是一个可选项。
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主动退出等于自我终结。他们无法向股东解释为何放弃巨额利润,也无法向员工交代岗位削减的缘由。因此,尽管对外宣称合规,暗地里却通过调整物流路径、优先排产等方式,竭力保障对华零部件供给。
![]()
毕竟,ASML超过九成的上游配套来自欧洲,这些伙伴的实际支持,才是其在全球市场立足的根本所在。
国家的平衡术
企业的自救行为很快将矛盾传导至政治层面,荷兰与德国政府发现自己陷入两难:一边是跨大西洋盟友施加的政治压力,另一边是国内经济命脉的现实需求。
于是,一场高难度的外交与经济“走钢丝”表演拉开帷幕。其中,荷兰政府的操作尤为引人注目。2023年9月,该国悄然推出一项“数据豁免”机制,允许ASML无需披露部分DUV设备的具体出口信息。
![]()
官方理由是“保护企业商业机密”,但结果却耐人寻味:荷兰统计局公布的对华双重用途产品出口额仅为2.53亿欧元,而同期ASML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接近89亿欧元。
两者之间超过80亿欧元的巨大缺口,仿佛形成了一层隐形屏障,让关键交易在公开数据中“凭空消失”。显然,这是为本国科技支柱企业量身打造的安全缓冲区。
![]()
然而,并非每一次权衡都能精准落地。今年10月12日,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运营长达一年。此举明显未充分评估后续连锁反应。
中方迅速作出回应,限制安世及其外包厂商的芯片对外出货,顿时引发欧洲汽车产业震荡,大众、宝马等整车厂的关键零部件供应随即告急。
![]()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操作,暴露出其战略上的尴尬处境——既想迎合外部政治诉求,又难以割舍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事实上,ASML第三季度的稳健业绩,正是依靠占比达42%的中国市场才得以维系。
与此同时,中国也亮出了自己的底牌。10月初,商务部宣布对稀土类产品出口启用新的审批流程,这一举措堪称“直击要害”。
![]()
原因在于,无论是光刻机的核心部件如光源系统、投影物镜、双工件台,还是代表下一代技术方向的高数值孔径EUV(High-NA EUV)设备,均高度依赖高纯度稀土材料。
ASML首席财务官随后公开承认,虽然当前库存尚能维持运转,但从长远看,原材料成本上涨已不可避免。欧洲供应链各方闻讯立即行动,派遣团队赶赴东南亚与日本寻找替代资源,并紧急启动多元化采购预案。
![]()
意外催生的新大陆
这场旷日持久的技术博弈,表面看似零和对抗,实则在无形中打破了原有产业格局,催生出一片全新的技术生态“绿洲”。外部极限施压反而成为中国自主创新最强劲的驱动力。
当外界还在关注禁运清单和出口审查时,上海微电子自主研发的28纳米DUV光刻机已悄然进入量产阶段,并正式接入中芯国际生产线,芯片良品率持续攀升。
![]()
更进一步,华为联合中科院研发的EUV原型机“Hyperion-1”也已迈入试生产环节。这些实质性突破反映在具体数据上:2025年上半年,国产光刻机交付数量同比实现翻番。
ASML在DUV设备市场的垄断地位首次出现裂痕,全球市场份额由约90%下滑至85%。这一变化迅速波及整个产业链,促使全球参与者重新思考风险分散策略。
![]()
德国蔡司于今年9月宣布扩建欧洲本土制造基地,同时显著增加对亚洲本地供应商的投资力度。荷兰多家关键材料企业一方面积极寻求稀土替代方案,另一方面已与中国科技公司签署多项联合研发协议。
这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从过去单一中心、高度集中的模式,转向多极化、区域化的新结构。
![]()
博弈远未结束,反而呈现升级趋势。就在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再次将ASML对华销售问题定性为“威胁国家安全”,并呼吁欧盟与日本协同加强对ASML及东京电子的出口管控。
这意味着政治干预已成为行业新常态。ASML自身也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在最新战略展望中明确提出,将加快拓展其他区域市场,以应对未来中国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萎缩。
![]()
全球半导体产业注定将在“管制—规避—反制—重构”的循环中艰难前行。
结语
这场较量中不存在绝对赢家。它迫使ASML这样的行业巨头在夹缝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也倒逼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加速实现技术自主。更重要的是,它推动全球供应链走向一个更加复杂、但也更具韧性的新格局。
最终的话语权,不取决于谁的声音更高,而取决于谁能更快洞察并融入这个已被深刻重塑的产业新秩序。
![]()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信息来源:
1.《ASML第三季度新增订单54亿欧元 预计2025年净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5%》证券时报e公司2025-10-16 15:46
![]()
2.《阿斯麦CEO罕见发声:美国越挡路,中国越迎难而上》观察者网2025-06-06 11:01
![]()
3.《全球光刻机巨头业绩“爆雷”,阿斯麦单日股价跌幅创26年之最》新浪财经2024-10-16 17:50
![]()
4.《商务部回应批准稀土出口等国际经贸问题》来源:新华社 2025-10-17 03:4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