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兴业县沙塘镇水口莫村的青丰公司大米加工中心车间内,工作队员与村民齐心协力完成订单签订、稻谷加工、包装发货等各流程,呈现一派繁忙景象。驻村工作队带领党员群众把村级产业办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愈发热气腾腾。
今年5月以来,兴业县紧抓驻村工作队轮换重要时间节点,坚持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培训、服务、激励等工作,助推驻村队员转变角色、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
兴业县沙塘镇水口莫村村民正在收割水稻。沙塘镇人民政府供图
聚焦能力提升,由“门外汉”变“内行人”
“培训的课程内容从会怎么开、组织生活怎么过,到工作制度怎么建、群众工作怎么做,真是丰富又实用!”今年7月,兴业组织328名新选派驻村干部参加新选派工作队员培训班,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为进一步增强驻村干部综合履职能力,兴业县将驻村干部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开展集中轮训,组织参加上级示范培训、开展县级全员培训、落实镇级兜底培训,推动驻村干部“充电蓄能”。在县级层面,重点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深入开展“四问一口清”集中演讲、“三谈三找一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培训实效,引导驻村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在镇村层面,持续开设“驻村讲堂”,结合“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村委活动室里、村口大榕树下,组织驻村干部上一节党课、开展一次政策解读、做一次经验分享、办一场“屋场夜话”等,丰富基层经验,帮助驻村干部全面适应环境、角色、工作方式的多重转变。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驻村讲堂”130余期,党员、群众参加活动超1000余人次。
聚焦实干实战,从“机关人”变“乡村人”
“咱们村种的茶多,以前只能低价卖给外地茶商,现在把企业招来了,在家门口就能‘订单式’收茶买茶,真是太好了!”山心镇蓬塘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干部盘活村级资产,通过“玉商玉工”回归政策将叁合茶业招引回来,正是兴业县驻村干部走出办公室,为乡村全面振兴挥洒汗水的一抹缩影。
为推动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实战,兴业县组织驻村干部常态化走访入户,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心声,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在到村首月制定个人两年任期规划,明确7大类36项具体目标规划,为驻村工作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结合全县推行的“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积极推动328名驻村干部“进网入格”担任“微网格员”,将民情走访、政策宣传、矛盾调解、防汛减灾等基层工作融入日常,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深入开展“驻村队员领衔村集体经济项目”行动,驻村干部主动联合村“两委”摸清“三资”底数,因村制宜制定“一村一策”产业发展计划,通过积极结合“千村万屯燕归来”活动吸引乡贤回归、人才回流,与自治区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争取技术、资金支持等,示范发展了沙塘镇水口莫村的肉羊养殖、大平山镇南村的甘蔗种植等27个特色村集体经济项目。
聚焦鲜明导向,从“要我干”变“我要干”
“李其利同志作为大礼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在推动村产业发展中为我留下好的经验做法,我一定会发挥自身农业科研专业优势,主动作为、履职尽责,不辜负组织期望和群众期盼!”洛阳镇大礼村驻村第一书记汪羽宁在兴业县举办“榜样讲党课 党课讲榜样”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上分享道。
为让驻村干部安心驻村、踏实干事,兴业县多举措关心激励驻村干部成长,推动驻村干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县分管领导及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深入各村,全面了解驻村干部履职情况、生活困难与思想动态,累计开展谈心交流400余人次,及时协调解决驻村难题110余个。严格落实生活补助、健康体检、人身意外险等待遇,并将生活补贴改由财政统一拨付至乡镇发放,简化流程、及时到位,切实解除干部后顾之忧。建立健全问群众、问村干、问乡镇的“三问”知事识人体系,驻村管理办直接到村研判干部能力、作风与成效,督促驻村干部积极履职。同时,兴业县依托“兴业先锋”公众号等平台推送“驻村故事”“工作纪实”15期,广泛宣传驻村先进典型事迹,营造浓厚实干氛围。三年来,已选树自治区、市、县优秀驻村干部60名,晋升职级5人,职称评聘16人,有效激发驻村干部服务基层、助力振兴的内生动力。(梁金利 庞国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