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跌跌不休,抄底机会在哪?未来是崩还是回暖?
今天换个角度,从政策视角聊聊房价的未来趋势,顺便做一波理性预测 。
先抛一个灵魂拷问:你觉得国家希望房价继续跌,还是重新涨?估计很多人会说,政策频频出台,肯定是不想让房价再跌,能涨起来才好 。但真相很扎心,政策的真正目标,是让房价“慢慢跌” 。
为啥要这样操作?看看日本的历史就懂了 。东京房价泡沫破裂后,一路狂跌加底部震荡,熬了整整22年,累计跌幅高达70% 。直到2013年才开始反弹,结果仅用8年,到2021年就超过了当年泡沫期的最高点 。算下来,从跌到涨耗时30年 。咱们这边高位接盘的人,难道真要等这么久?未必 。因为日本的反弹只集中在少数一线城市的新房,二手房里只有黄金地段的次新房能涨,那些泡沫时期盖的老破小,现在价格仅相当于同地段新房的40% - 60%,当年高位买入的人,至今仍在血亏 。
那咱们的房价泡沫到底有多大?给大家科普个关键指标——房价收入比,简单说就是一个家庭不吃不喝多少年能买房 。东京泡沫最疯狂时,这个数字是2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是6,这意味着当年东京房价70%都是泡沫,后来也确实跌了70% 。再看深圳,2020年左右房价收入比直冲到45,泡沫有多大,大家自行体会 。
有日本的前车之鉴,国家心里门清:硬撑着不跌根本不现实,泡沫早晚得挤 。所以这几年的救市政策,本质都是“挤压泡沫”的操作——只有跌得太狠、要引发恐慌时,才出来托底;其余时间,基本是冷眼旁观 。
要是真想快速止跌,直接把所有政策打包出台就行,但关键在于泡沫太大,救不回来 。一次性出完所有“牌”,后续就没招了,只有让房价跌到位,市场才能稳住 。现在做的,就是让下跌过程“软着陆”,而非重新点燃大涨的火苗 。
那国家是怎么具体实现“慢跌”的?
套路一:玩文字游戏,制造房价没跌的错觉
今年各地疯狂推广的“第四代住宅”,就是典型操作 。以前花100万买房,公摊30%,实际到手70平;现在取消公摊,100万直接买100平 。表面看房价没跌,甚至更划算,实际上单价偷偷降了30% 。不少刚需一看“捡漏了”,立马下单接盘,刚好给房价踩了个“缓冲垫” 。
套路二:政策拆着放,吊足市场胃口
以深圳为例,救市政策从2023年磨蹭到现在还没出完 。单一个“取消限购”,就能玩出花样:先开放非核心区,房价还跌,就开放核心区但要求户口和社保;房价继续跌,又放松社保要求;最近还回头调整非核心区政策 。
有人吐槽这是“脱裤子放屁”,但这招对民众很管用——卖家会想“说不定下个月又有利好,再等等”,就不着急卖房,抛压自然减少;观望的购房者会觉得“政策托底了,再不买就亏了”,纷纷入场接盘 。要是一次性出完所有政策,大家会觉得“真没救了”,反而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场面直接失控 。保持“还有后手”的状态,才能一直吊着市场期待,避免集体踩踏 。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随着房价真金白银下跌,越来越多人清醒了 。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还比二三线城市抗跌,结果6 - 8月,一线城市二手房单月跌幅分别达到0.7%、0.8%和1%,直接反超二三线 。
更意外的是,原本坚挺的北京、上海,最近跌速居然追上了广州、深圳 。这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之前越抗跌的区域,现在开始加速“补跌”,那些“死多头”的口号也越喊越没底气——从“中国房价永远涨”,到“一线城市永不跌”,再到“只有核心地段能保值”,如今连核心地段的神话都碎了 。
比如有人在上海买的顶级豪宅,2024年挂牌价1亿,2025年9月以6150万成交,直接亏了40% 。这种情况已不是个例,热钱从全国涌向核心城市,再到少数“神盘”,本质是资金“抱团取暖” 。等最后这点信念也崩塌,大家就该比谁跑得快了 。
不过,一线领跌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情绪宣泄完后,政策会出来“踩刹车” 。如果你手里有多余的房子,想卖就趁早;如果是自住,看准了可以入手 。至于房价什么时候跌到底,答案藏在房产税里,核心逻辑就7个字:利空出尽是利好 。
简单说,房价下跌是因为卖家比买家多、供大于求 。什么时候买家最少?
现在很多人不卖房,是盼着救市政策;一旦房产税全面落地,就意味着所有利好都出完了——不仅以后没有政策红利,还得每年交税 。到时候,最坚定的看涨派也会彻底崩溃,开始大规模抛售,他们是市场上最后一批卖家 。等这批人卖完,抛压就到底了,房价自然见底,这个由政策砸出来的底,就是“政策底” 。
之后房价会进入漫长的筑底阶段,不会马上反弹,毕竟大家被伤得太深 。这种情况下,会先后出现三个“底”:政策底→市场底→宏观经济底 。只有等宏观经济回暖、大家收入上涨,大部分城市才有可能重新上涨 。参考东京的经历,房价从跌到筑底共用了22年,其中底部震荡就占了11年,可见筑底过程有多磨人 。
最后必须严肃提醒:现在还想靠炒房挣钱,等于和国家意志对着干,大概率摔得很惨 。“房住不炒”不是空话,背后藏着深刻考量 。2019年的数据显示,A股48%的上市公司不好好搞研发,反而跑去炒房,囤房总值高达1.3万亿,它们才是最大的炒房团 。这些公司拿着股民的钱炒高房价,再反手卖给老百姓,让大家背着30多年的房贷接盘 。
更严重的是,房地产虹吸了大量本该投入科研创新的资金 。有芯片巨头囤的房产总值,居然超过了全年利润 。在这种风气下,顶尖人才都往金融、房地产领域挤,经济严重“脱实向虚” 。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时,我们之所以被动,和这种“脱实向虚”有很大关系 。幸好国家及时刹车,让房价回归理性,再把资本逼回实体经济 。
人口问题更是倒逼房价调控的关键 。5年“涨价去库存”后,房价暴涨,直接击碎了年轻人买房、结婚、生子的梦想 。中国结婚对数从2014年的1142万对,降至2024年的610万对,降幅46%;年出生人口从1800万,跌到2023年的900万 。生育率下降,日本用了30年,韩国用了20年,我们只用了7年,再不调控,后果不堪设想 。
所以说,房价回归理性虽伴随着阵痛,但长远来看,是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 。一个国家的未来,不是靠钢筋水泥撑起来的,而是靠每一个卸下房贷重担、眼里有光的普通人 。如果你是自住,该买就买;但如果想炒房,劝你趁早放弃幻想 。看懂国家的用心,才能在这场楼市调整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