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这十几年总跟外界说 “自家装备好维护、省心”,结果 2025 年 9 月兰德公司一份报告直接把这话戳破了。
这份报告专门查了 F-35、F-16 这些主力战机,里面写的情况让人有点意外 —— 就算是同一款战机,不同批次生产的、不同国家用的,差别大到能 “认不出是一个系列”。
![]()
就说北约欧洲国家那 600 架 F-16 吧,居然分了六个批次,发动机型号不一样,氧气系统调的参数不一样,连控制飞行的系统都有差别,地面上配套的维修设备更乱,有美国标准的、有欧洲标准的,能凑在一起勉强用都得靠运气,稍微复杂点的故障根本没法跨批次修。
这种 “不通用” 可不是小问题。战机要远距离转场的时候,沿途那些基地根本没法提供维修保障 —— 你这批次的零件他没有,他的设备跟你战机不兼容,最后只能靠加油机一路跟着 “喂油”,让战机直飞目的地,这么一来作战成本平白无故涨了三成。
![]()
更让人头疼的是基层维护的混乱,2025 年 1 月阿拉斯加艾尔森基地就出了大事:一架值 1.965 亿美元的 F-35A 直接坠毁了,查了足足七个月才找到原因 —— 原来液压油里混了三分之一的水。
阿拉斯加冬天零下 30 度,那水冻成小冰碴子,一下就把起落架的管路堵死了,战机起飞时起落架收不回去,最后失控摔了。
说起来也气人,地勤本来该按规矩做油水分离检测,结果没做;装液压油的桶也不盖盖子,直接扔在外面淋雨下雪,水就这么混进去了。
![]()
更讽刺的是,F-35 本身带了个 “健康管理系统”,按理说早该预警液压油有问题,可那系统软件版本太老,根本没监测出来;就连 2024 年美军总部发的 “极寒天气维护提醒”,基地也没当回事,压在抽屉里没人看。
这事儿之后,基地里的 F-35 战斗力直接掉了四成,美军没办法,只能从本土调 F-22 过来补空缺,连日本、荷兰这些本来打算接着买 F-35 的盟友,都暂停了采购计划 —— 毕竟谁也不想买个 “维护麻烦还容易出问题” 的战机。
![]()
兰德公司在报告里也没客气,直接说现在美军战机转场,得带着一整套地勤人员和维修设备,之前吹的 “快速部署、说走就走”,其实就是自欺欺人。
战略空转:敏捷作战成纸上谈兵,兵推暴露致命短板
前几年美军为了应对亚太这边的情况,琢磨出个 “敏捷作战” 的法子 —— 意思是把战机拆成小股部队,分散部署在不同基地,这样能躲开导弹打击,还能灵活调动。
可现在这想法被后勤问题卡得根本动不了,兰德公司 2025 年 10 月最新报告里就泼了冷水:“要是美国的飞机没法用盟友的人跟设备修,那所谓的敏捷作战就是白说,根本落不了地。”
![]()
亚太这边的情况比欧洲还乱。美军在这儿的空中力量牵扯太多 —— 空军、海军、陆战队都有战机,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盟友的装备,光是 F-35 就分 A、B、C 三种型号,美军自己用的版本和卖给盟友的,零件都对不上号。
日本的 F-15J 看着跟美军的 F-15 长得差不多,可里面的雷达、电子设备差了不止一代,美军地勤碰都不敢随便碰;韩国自己组装的 F-16 更麻烦,电子系统全改成了本土样式,美军维修手册上根本没对应的参数,地勤见了都犯愁。
![]()
去年就有架美军 F-16 在韩国基地出了故障,起落架液压泵坏了,结果韩国基地没适配的零件,只能从美国本土调,硬生生等了三周才到货 —— 之前说的 “灵活反应、快速修复”,最后变成了 “坐着等救援”,战机在地上停了大半个月没法飞。
这种短板在兵推里更明显。2025 年 4 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搞了次台海兵推,结果出来让人咋舌:美军要损失 2 艘航母、30 艘军舰还有 250 架战机,最后还是输了。
![]()
要知道两年前的兵推,美军还能算 “惨胜”,才过了两年就变成 “惨败”,核心问题就是后勤跟不上去。
兵推里模拟的场景很具体:中国的东风 - 21D、东风 - 26 导弹靠着北斗定位,能精准找到美军航母,航母刚离港就被盯上;美军的宙斯盾系统本来是用来拦截导弹的,可面对密集的饱和攻击,拦截率还不到两成,好多军舰没等靠近就被击中。
病根在工业:弹药库存告急,实战戳穿性价比谎言
美式军备神话看着风光,其实底子是美国工业空心化的硬伤,这点在实战和产能数据里根本藏不住。2025 年上半年乌克兰战场的情况,把美军的短板露得明明白白 —— 乌军才打了 8 周,就把美军一整年生产的 155 毫米炮弹全打光了。
![]()
美军没办法,只能跟以色列商量,挪用了人家储备的 30 万枚炮弹救急。到了 7 月,五角大楼干脆宣布暂停给乌克兰送爱国者导弹,美国驻北约的代表后来直言:“不是不想送,是自己库存也不够了,得先顾着自己的防御需求。”
产能不够就算了,质量和成本还越来越离谱。F-35 之前吹 “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可实际用起来,每飞一个小时就得花 34 个小时维护,是上一代 F-16 的两倍多;
![]()
“福特号” 航母更糟,那套电磁弹射系统,每用 400 次就出一次故障,美军本来要求 “每 1000 次故障不超过 1 次”,现在差得太远,根本达不到实战要求。
价格方面更让人咋舌:美军的 LRASM 反舰导弹,一枚就要 400 万美元,可中国的东风 - 100 只要 80 到 150 万美元,真要是打起来,美军根本耗不起 —— 打一枚 LRASM 的钱,能买两三枚东风 - 100,这账谁都会算。
这些问题到了实战里,后果更严重。2025 年 4 月,乌克兰刚拿到没几个月的 F-16,在苏梅州执行任务时被俄军导弹打下来了,之前美军吹的 “F-16 是空战神器、难被击落”,一下就没了说服力;
![]()
同月 28 号,胡塞武装用几千美元的民用无人机改装了一下,偷袭美军舰队,“杜鲁门号” 航母赶紧派战机拦截,结果一架值 7000 万美元的 F-18 慌了神,躲避无人机的时候操作失误,直接掉海里了;
到了 5 月 4 号,以色列的本・古里安机场被胡塞的弹道导弹击中,机场旁边就部署了美军的 “萨德” 反导系统,可那系统全程没动静,既没预警也没拦截,最后机场跑道被炸出个大坑。
![]()
其实兰德公司的报告不过是把遮羞布扯下来了 —— 还没等跟中国正面交手,美式军备先败给了自己混乱的后勤、僵住的战略还有缩水的工业底子。
这不是哪一件装备的问题,是整个体系都垮了:战机维护不通用、战略想法落不了地、工业产能跟不上,就算再喊 “军备神话” 的口号,也救不回这种实实在在的崩塌。
信息来源:
外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