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的舞台这回搬到了吉隆坡,但比地点更引人注意的,是美国代表团里少了一个“熟脸”——卢特尼克。这位一向在中美经贸谈判中唱主角的人物突然“失声”,一时间成了媒体和政界的关注焦点。
财政部长贝森特则临危受命,带着特朗普政府的最新“清单”出场,气势汹汹地喊出了三个关键词:芬太尼、大豆、稀土。但就在大幕即将拉开之际,美方这出“换将”的操作背后,显然藏着更多的博弈与算盘。
谁被请下场,背后水有多深?
经贸谈判本该财政部、商务部“两条腿”走路,但这次美方只带来财政部长,卢特尼克的缺席很难说是日程冲突那么简单。他是特朗普最坚定的“关税铁杆”,不仅高调支持关税,还亲自拍板推出了那条震动市场的“50%规则”。
![]()
简而言之,只要中国企业在海外公司里占了一半以上的股份,哪怕是间接持股,也一律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这项政策推出后,数千家中国企业受到影响,华尔街和硅谷都炸了锅。
中方迅速反制,稀土出口审批收紧,直接导致全球价格飙涨。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军工产业叫苦不迭,国防承包商甚至向国会发出警告,F-35战机的零部件都可能因原料短缺而断供。
面对这场“自伤型”政策的连锁反应,特朗普并没有挺他,反而在内阁会议上当众批评卢特尼克“坏了节奏”。自那之后,卢特尼克就像被按了“静音键”,连贸易代表团队的例会都不见人影。
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则悄然接手谈判事务,既不为“50%规则”辩护,也不解释卢特尼克的去向。这场“换人不换风格”的操作,表面看是人事调整,实则是内部权力与策略的再分配。
![]()
要知道,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里,各派势力之间的权力角逐并不比国际谈判轻松。卢特尼克推动的“极限施压”路线在短期内确实拉高了谈判筹码,但也让美国制造业吃了苦头。
而贝森特的上位,某种意义上是一次“策略回调”,但绝不是“退让”——这从他出发前的发言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贝森特开场先砸桌子,谈判风向又变了
贝森特这次带队赴吉隆坡,开场发言就不含糊:稀土出口政策“不合理、不可接受”,如果中国不让步,美国就不考虑延长关税豁免。表面上看,这是在画红线,但其实更像是“拉高要价”。
特朗普政府的谈判风格,从来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先打雷,再看对方反应。
可问题在于,这种“边谈边打”的套路,中国早就熟悉了。贝森特刚刚放话,白宫那边就又宣布,要考虑禁止所有“软件驱动产品”出口中国,连笔记本电脑都可能被列入限制范围。
![]()
与此同时,美方还在游说G7盟友,试图搞个“稀土围堵小圈子”。但这种两手同时伸的做法,并不意味着美方真的底气十足。
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说白了就是“高烧不退”。政府债务已经突破37万亿,占GDP的比重超过130%,财政赤字成了永远填不满的黑洞。通胀也没降下来,CPI还维持在4.5%,比美联储定的目标高出一倍多。
如果中美谈不拢,稀土断供、关税回升,美国本土的物价压力只会更大。
彼得森研究所出的报告就指出,一旦对华全面加税,不仅GDP会缩水1.2%,就连失业率也会往上蹿0.5个百分点。
更现实一点说,美国老百姓买电视、用手机、装空调都得多掏钱。眼下正值圣诞购物季前夕,特朗普政府若不想让选民口袋“缩水”,就必须在谈判桌上做出取舍。
![]()
贝森特此行,表面强势,实则也是在为美方争取一个“体面下台”的机会。比起卢特尼克那种“冲着墙头撞”的打法,贝森特更像是拿着大棒谈笑风生的老江湖。
稀土是牌也是底线,谁先让步谁就失分
这场谈判的焦点其实没有太多悬念,稀土、关税、供应链安全,三张牌摆在桌面上,就看谁出得更巧、守得更稳。
稀土是中方的王牌,也是中方不愿轻易松手的核心利益。从全球产能来看,中国掌握着90%以上的稀土精炼能力,尤其是用于军工和高端制造的重稀土,几乎没有替代来源。
美国虽然嘴上硬气,但五角大楼内部早已拉响警报:如果稀土继续受限,F-35的生产线在一年半内可能停摆。
![]()
而中国并没有死守稀土不放,而是开始调整出口结构。与蒙古签稀土开发协议、投资南美锂矿、加强非洲钴矿合作,这些都是为了降低对美国的技术依赖,也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的资源牌不是一张死牌,而是可以灵活组合、不断升级的“战略工具”。
关税问题同样棘手。11月10日,300亿美元的对华商品关税豁免就要到期。特朗普嘴上说要把关税提到155%,但他也清楚,这种火力全开的政策只能是“宣传口号”。
现实是,美国不少行业都靠着这份“豁免名单”喘气,一旦取消,连带物价、就业、工业链都会出问题。
![]()
而中方的立场也很清晰:出口管制是主权范围内的正常行为,是对美方单边制裁的回应。中方愿意谈,但绝不接受“边谈边打”的双标策略。这种对等反制,既是原则,也是谈判的底线。
尾声不散场,下一轮斗法已在酝酿
吉隆坡谈判的结果还未揭晓,但这场“换将上阵”的操作已经暴露了太多信号。卢特尼克的“失声”说明美方内部对“极限施压”策略产生了分歧,而贝森特的“强硬登场”则是在试图稳住牌面,为特朗普政府赢得更多战略机动空间。
但不管战术怎么换,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进入一个“边斗边谈、边谈边调”的新周期。彼此的经济交集太深,谁也搬不走谁,也谁都离不开谁。
只要美方还抱着“谈判是让对方让步”的思维,中方就不会轻易买账。真正有效的谈判,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认清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靠喊口号和翻旧账。
![]()
未来几个月,中美的经贸议程还有不少悬而未决的大项目,包括芯片出口规则、绿色能源合作、跨境税收协定等等,背后都藏着复杂的利益计算和政策博弈。
这场谈判,不只是稀土的博弈,更是中美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共存之道的试金石。谁能先放下“冷战思维”,谁就能在全球格局中占得先机。在这个彼此绑定的世界里,拉一把,可能双方都上岸;拔一刀,可能谁都别想独善其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