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孙宝震 2025-10-24 16:59:16
![]()
新闻漫画,与文中内容无直接对应。 (来源:信号新闻)
信网/信号新闻10月24日讯 本想用验证码锁住银行卡安全,不料这个举动却让北京联通用户李先生在异国他乡寸步难行,上演了真实版的“人在囧途”。因手机号被突然停机,随后的19天里,李先生在老挝经历了无法付账、抵押行李、私下换汇、大巴颠簸的“求生”之旅,在异国他乡过了个“难忘”的春节。回国后,在与运营商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近日,李先生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联通)告上了法庭。
手机号突然被暂停服务 无法刷卡消费
李先生此行是计划去老挝四千美岛考察开一家小吃店。1月16日,他从泰国乌汶府乘大巴抵达老挝巴色,计划先用餐再赶路前往四千美岛考察当地市场。“去国外就怕银行卡被盗刷,所以我提前把所有银行卡都绑在我的一张用了四年的联通手机号上,还特意设置了每笔消费都要接收验证码才能支付,当时觉得这样能保障资金安全。”李先生回忆,当天9点30分,自己从泰国乌汶登上前往老挝巴色的大巴车,历经6个小时,于15点30分抵达巴色。
下车后,李先生走进一家餐厅用餐,结账时却傻了眼。“刷完卡一直收不到验证码,反复试了好几次都没用。”查看手机发现,信号栏显示“无服务”。李先生拨打10010客服电话,只有“您的号码已暂停服务”的提示音。李先生翻看短信,才找到两个小时前中国联通发送的短信。“您的号码存在信息安全风险,公司将对您的号码暂停服务,请您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卡、手机终端到全国任一联通自有营业厅进行二次实名认证复核后开通。”
“短信发来的时候,我在大巴上休息,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刚刚入境老挝还没来得及换汇,我身上只带了人民币和少量的泰铢,但当地商家不收外币,又没办法刷卡支付。”因无法结账,餐厅工作人员当场拦住了他,不让他离开。李先生连比划带解释,与店员僵持了快两个小时也没有沟通明白,商家无奈只得报警。期间李先生又打开中国联通App尝试申诉复机,登录后仍卡在了接收验证码这一步。
无奈抵押行李私下换汇 提交申诉材料后还是没动静
当地警方到场后,经过与餐厅老板的沟通,对方同意让李先生将行李抵押在店内暂时离开,但必须尽快回来付钱。李先生只得沿着街边寻找华人店铺。将近一个小时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华人开的面馆。李先生说:“根据老挝外汇管理条例,私下换汇是违规的,当时店主也不敢给我换,我说明情况后,对方才为我兑换了 500 元人民币等值的老挝基普,这才回去付清餐费、拿回行李。”
李先生告诉信号新闻,停机后自己无法按计划完成后续的行程,由于身上的老挝基普现金不多,只能找价格较低的小宾馆住宿。“1月17日、18日我试了各种解决办法,但都没有解决。”1月19日,李先生通过酒店的WiFi终于登录上了微信,联系上了国内的朋友,委托对方协调中国联通帮他解封。后续,李先生按照联通客服发给他朋友的链接上传身份证、电话卡、手写保证书等申诉材料,但一直无法顺利提交。“我这里'下一步'的按钮一直是灰色的,没办法只能让我朋友代为提交。后来客服表示第二天会给答复,但之后联通除了说‘正在处理’以外再没给其他答复。”
没能赶上回家过年 辗转19天才回到祖国
眼看离过年没几天了,独在异乡的李先生归心似箭。1月20日,当他得知中国联通仍未回复申诉结果后,他办理了一张当地的电话卡,决定先想办法回国。
据李先生介绍,不能刷卡,他又没有足够的现金购买返程机票,只能乘大巴车,从老挝的南部城市巴色一路向北。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由于语言不通,他在巴色车站购买去往万象的车票时,票务人员误以为他要去巴色旁边的城市沙湾纳吉,出错了票。等他上车时才发现不对,但车已驶出车站,李先生只能跟着去了沙湾纳吉。类似的遭遇不一而足,他苦笑说:“我的这段经历,都可以拍一个老挝版的《人在囧途》了。”
1月28日,李先生几经周折终于抵达老挝的首都万象,恰逢是中国传统的除夕夜,他决定在万象停留一段时间,等候联通的申诉结果。一直等到2月3日,李先生的联通手机号也没有恢复服务。他于是乘坐高铁从万象回到了云南。“入境回国那一刻,我拿出手机试了试,还是‘暂停服务’,直到我来到北京联通总部投诉后,才终于在2月23日复机。”
用户维权讨要说法未果 无奈起诉北京联通
回国后,李先生第一时间向中国联通客服及工信部发起投诉,要求对方解释手机号停机的具体依据,并赔偿因停机导致的摊位流失、跨境交通食宿额外支出等损失。但联通方面仅提出“补偿100元话费并签署谅解书”的方案,始终拒绝提供判定号码“存在安全风险”的客观证据,也未回应申诉通道失效的问题。多次沟通无果后,李先生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起诉北京联通。
李先生认为,停机前联通未履行告知义务,侵犯用户知情权。仅靠内部的“反诈模型”自动判定停机,且无人工复核、无异常通话或交易等客观证据,违反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精准防治”原则。明知用户在境外陷入无法支付、人身安全受威胁,仍拒不开通临时复机通道,漠视用户的生命健康权。
李先生告诉信号新闻,9月24日案件正式开庭时,北京联通的代理律师当庭表示,停机是“系统通过100多个自主研发的反诈模型判定”,但模型核心标准属“商业秘密及涉密信息,不便公开”,同时强调“用户有配合反诈工作的义务”。
对此,李先生很不认可,他说:“我出境目的合法,也无任何违规行为,被停机后我申诉时连个验证码都收不到,还要怎么配合?所谓‘配合义务’不能成为运营商回避这一系列问题的借口。”
对此,信号新闻联系了北京联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已详细记录该用户反映的情况,后续将安排专员对接答复,进一步说明公司在风控流程、用户申诉处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反诈需平衡风控与用户权益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信号新闻在互联网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查询获悉,迄今为止,“手机号无故停机”的相关投诉已超1700条,普遍反映“需去营业厅”“需去归属地营业厅”“复机流程复杂”“客服推诿”。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字“手机号无故停机”“二次实人认证停机”,也有上百条讨论帖子。信号新闻进一步梳理发现,全国有多地用户反映在无欠费、无违规的情况下,手机号因触发运营商后台反诈机制被无预警封停,触发场景各不相同:有人因异地旅游、有人因连续拨打几通电话,有人因给手机号绑定宽带后长期不通讯,甚至有新办卡用户短期内被多次封停。另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提及二次认证流程繁琐,曾遇到线上认证需被封手机号的移动网络支持、App人脸认证仅支持安卓手机、境外用户需回国办理等问题。
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AI调解员分析,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电信企业在履行反诈责任时,必须“坚持精准防治,保障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群众生活便利”。若中国联通既未在用户出境前提前告知跨境通信风控规则,也未为境外用户设置便捷的紧急申诉通道,更未提供判定号码“存在风险”的客观依据,则涉嫌背离了“精准防治”与“用户权益保障”的平衡原则,也涉嫌违反“保障用户便利”的法定要求。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建议,运营商可建立更人性化的服务机制以破解困境,通过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主动告知用户跨境风控标准及申诉路径,避免“突然停机”。对于确需停机的号码,可提供明确判定依据并设置人工复核环节,同时明确申诉时限,杜绝“无限期等待”。业内人士指出,对出境用户而言,手机号不仅是通信工具,更是资金安全的“保障线”、联系外界的“生命线”,运营商应避免以反诈为由简化服务流程、忽视用户实际困境,需在严格履行反诈责任与保障用户基础通信权益之间找到精准平衡点,让风控措施真正兼顾安全与便利。
信号新闻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耿润)
![]()
用户收到短信及泰国入境老挝巴士行车表截图。(来源:受访者)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