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在湖南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振兴村的一处农家院落里,50多岁的肖阿姨在送孙子上学后,来到村里的明玉手机挂绳加工中心开始工作。她说:“平时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现在能在家门口接活,一天能有50多元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孩子。”
在衡阳市蒸湘区,类似肖阿姨这样实现“足不出户”就业的村民已有近千人。近年来,蒸湘区积极推进乡村车间建设,引导37家企业将生产车间直接设置在村中,形成“送岗到户、送活上门”的就业模式,帮助群众兼顾就业增收和家庭照料。
返乡青年张杨春2016年在振兴村创办宏春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引入深圳的挂绳生产业务,优先吸纳脱贫户和留守妇女就业,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公司每日派车将原材料送至乡村车间,次日上门回收成品,村民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这家企业从最初带动20多户村民参与,已逐步发展为拥有4家分厂、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的规模,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累计带动7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腾跃工艺厂自2000年成立以来,持续面向残障人士提供居家就业岗位,目前已为150余名残障人士解决就业问题。
衡阳市蒸湘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方式,统筹生产场地、发放相关补贴、畅通就业渠道。近两年,该区共发放乡村车间稳岗补贴31.2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234.48万元。据蒸湘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尹慧介绍,目前全区乡村车间年销售额已达1.1亿元,带动17个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35万元至40万元。(张子欣 龙青 谢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