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追悼会现场!翁帆站首位神情悲伤,64岁老者曝杨老两个贡献

0
分享至

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震惊全网,整个科学界都陷入了悲痛。

而追悼会确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后,更是有无数人自发赶来送别。

但是追悼会现场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站在首位的翁帆女士!

直到看见一位64岁的物理系毕业生含泪道出的评价,大家才读懂了杨振宁的一生……



各界痛悼,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以证清白

杨老离世的消息刚公布,国内外的悼念声就铺天盖地涌来。

美国《纽约时报》说他“用数学美学揭示了自然的微妙”,新加坡《联合早报》更直言“他理应再获一次诺贝尔奖”。



毕竟,那项比宇称不守恒更重要的杨-米尔斯理论,至今还在滋养着物理学界。

国内这边,清华大学连夜设了缅怀室,队伍排了数十米,有耄耋老人拄着拐杖赶来,还有父母带孩子来感受这份崇敬。



而10月24日的追悼会现场更是庄严肃穆。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松柏在寒风中静立,花圈从门口一直排到灵堂里。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的挽联格外醒目,连海外科研机构都特意送来悼念花圈。



人群里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攥着翻旧的《杨振宁论文集》。

有年轻的科研人员,胸前小白花格外刺眼,大家都憋着泪,生怕打破这份肃穆。



而在外面等待缅怀杨振宁先生的一位64岁的老者,在现场动情分享了杨老生前两大足以改变世界的贡献。

听完更让人觉得杨老先生的离开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一个是“爱国者”,一个是科学巨人。



科学巨人的称号,杨振宁绝对是当之无愧!

当初由他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像物理学的“地基”,后来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全靠它,多少诺奖得主都踩着这块“基石”前行。



至于这位老者说杨振宁先生是“刻进骨子里的爱国者”,更是毫不夸张。

杨振宁作为第一个回新中国的美籍华裔学者,2003年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清华,还把住所叫“归根居”。



而他为了提升基础的研究经费,带着数据跑部委。

年过八旬还给学生上《普通物理》,板书比印刷体还工整。



不得不说,这位64岁老者的一番话,可以说是戳中了所有人的心声:杨老的伟大,从来不止于公式。

在我看来,这些评价没有一句夸张。



能让国际学界公认“与爱因斯坦齐名”,又能让国人念着“他帮我们找回自信”,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世纪伟人”四个字。

如果说各界的悼念展现了杨老的社会影响力,那翁帆女士的陪伴,则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温情一面……



从“天作之合”到灵前守望,深情藏在细节里

杨老和翁帆的感情,曾被外界议论多年,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份陪伴有多珍贵。

2004年结婚时,杨老就说“我们是天作之合”,还特意保存着第一次给翁帆拍的海边照片。



翁帆也说,是杨老塑造了现在的她,给了她“纯净的世界”。

婚后二十多年里,翁帆早已习惯了帮杨老整理学术资料、编撰文集。

从散落的手稿到复杂的公式推导,她都一一梳理归档,连杨老都说她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这份不被外界轻易理解的感情,早已在岁月里沉淀成最动人的默契。

而这份默契,在追悼会上被翁帆藏进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

她站在队伍最前面,一身黑衣衬得身形更单薄,头发梳得整齐却难掩憔悴。



偶尔抬手擦泪时,手指都在微微发抖,可她从没有放声哭出来,只是目光一直锁在杨老的遗像上。

照片里的杨老笑着,和当年给她拍照时一样温和。

她的悲伤没有歇斯底里,却像细密的雨,慢慢浸润了在场每个人的心房。



最让人动容的是追悼会结束时的场景。

当其他人陆续离开,翁帆却没有立刻走,而是慢慢走到杨老生前的同事身边,轻声询问后续整理学术资料的事。

她的声音很轻,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就像在默默接过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如今杨振宁先生去世之后,清华大学就说要正式开放他的书屋了,另外还有个杨振宁档案资料库的专题网站,也会一起对外开放。

想必,这也是翁帆能够为杨振宁先生最后做的的事情了!



那一刻突然明白,他们的爱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你走后,我替你守着未完成的事业”的默契与担当。

这份深情,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结语

杨老的追悼会落幕了,但他留下的一切永远不会消散。

国际学界的盛赞、老者的含泪告白,印证了他科学巨人和爱国者的双重底色。

翁帆灵前的守望,藏着跨越半生的深情。



先生用百年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是既懂探索宇宙,又懂深爱家国。

愿我们永远记得这位世纪伟人,也愿这份精神能一直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家卫录音曝光!金靖《繁花》戏份被删真相终揭晓

王家卫录音曝光!金靖《繁花》戏份被删真相终揭晓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02 15:44:55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你不大可能见过的照片

霹雳炮
2025-10-04 22:58:14
皇马,再见!阿隆索拍板,5000万“嫡系”离队!9000万节拍器来投

皇马,再见!阿隆索拍板,5000万“嫡系”离队!9000万节拍器来投

头狼追球
2025-11-02 16:33:56
苏超联赛落幕!诞生3个赢家,4个输家!泰州队、南通队位列其中

苏超联赛落幕!诞生3个赢家,4个输家!泰州队、南通队位列其中

球场没跑道
2025-11-01 21:46:49
大惊喜!舷号闪亮,摆满舰载机!福建舰的“大日子”,真的要来了

大惊喜!舷号闪亮,摆满舰载机!福建舰的“大日子”,真的要来了

顾蔡卫
2025-11-02 15:16:10
柚子立大功!医生研究:糖尿病患者常吃柚子,或能收获这7大益处

柚子立大功!医生研究:糖尿病患者常吃柚子,或能收获这7大益处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1-01 12:27:37
俄罗斯计划在被占领土动员5万至10万乌克兰人参加对乌克兰的攻击

俄罗斯计划在被占领土动员5万至10万乌克兰人参加对乌克兰的攻击

山河路口
2025-11-01 23:56:08
杭州富豪为瘫痪女儿招婿,穷小伙咬牙接受,新婚当晚他却傻眼了

杭州富豪为瘫痪女儿招婿,穷小伙咬牙接受,新婚当晚他却傻眼了

牛魔王与芭蕉扇
2025-03-10 11:10:01
抱团黄昏!小球终结!NBA的冠军新时代

抱团黄昏!小球终结!NBA的冠军新时代

篮球盛世
2025-11-02 10:51:23
一觉醒来,估计全国人民都知道了32岁的杨紫!

一觉醒来,估计全国人民都知道了32岁的杨紫!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0-31 02:51:26
1965年,毛主席劝蒋介石回大陆,老蒋提出6个要求,毛主席:同意

1965年,毛主席劝蒋介石回大陆,老蒋提出6个要求,毛主席:同意

诺言卿史录
2025-07-17 14:23:29
四川7名干部履新厅级领导职务

四川7名干部履新厅级领导职务

金台资讯
2025-11-02 16:33:43
另一个角度看清军的入关

另一个角度看清军的入关

尚曦读史
2025-11-01 22:20:06
古二超光鲜履历曝光!本想到王家卫身边镀金,反被做局“摘桃”

古二超光鲜履历曝光!本想到王家卫身边镀金,反被做局“摘桃”

小海娱计
2025-11-02 11:54:56
NBA今日里程碑!威少超越历史助攻王,KD追平哈登,巴特勒队史第1

NBA今日里程碑!威少超越历史助攻王,KD追平哈登,巴特勒队史第1

世界体育圈
2025-11-02 14:03:14
分走刘銮雄七百亿身家后,布局15年原形毕露,手段高明令人吃惊

分走刘銮雄七百亿身家后,布局15年原形毕露,手段高明令人吃惊

仙味少女心
2025-10-14 15:09:38
终于!Windows 11迎来蓝牙音频共享功能:可惜还是有限制

终于!Windows 11迎来蓝牙音频共享功能:可惜还是有限制

快科技
2025-11-02 19:17:05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老年人行房最晚到多大年龄?或许很多人想错了!

深度报
2025-09-11 23:05:16
如果红军城失去,乌军的下一条防线在哪里?

如果红军城失去,乌军的下一条防线在哪里?

布拉旅游说
2025-11-02 13:55:07
万万没想到,在焦裕禄带领下防沙种的泡桐,竟制成了中国30%乐器

万万没想到,在焦裕禄带领下防沙种的泡桐,竟制成了中国30%乐器

老闫侃史
2025-10-30 19:05:03
2025-11-02 20:35:00
以茶带书 incentive-icons
以茶带书
一群坚持唯物辩证法分析事物的小伙伴,愿为中国崛起尽一份心力
2317文章数 4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旅游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可爱的乡村——房前村后尽青山

艺术要闻

她被誉为东方梦露,年过半百依然迷倒众生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