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書按:满月书房:100位编辑的年度之书还有两天就要和上海说再见啦,大家在周日下午5点前可以来思南公馆1、2、3456刷。这段时间,小展每一天都处于爆单状态,我们一边感叹沪币的超强购买力,一边担心人手不足无法招待好大家,紧急摇人寻找能来帮忙的朋友,今天的这篇书店日记便来自我们临时摇来的好朋友Hester。
欢迎来书展Gap,打工人也可以。

收到疏月店长发来的那条“有没有兴趣来思南公馆当书展志愿者”的微信时,领导刚巧在我身后站定。明明前一刻在认真做着本职工作,可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竟有股强烈的心虚感,仿佛摸鱼被当场抓获。唉,这大概就是一个被驯化后的合格的牛马的“本能”反应:只要在工位上收到与工作无关的消息,哪怕刚刚连续认真工作三小时,也会瞬间进入“待罪状态”。
啊,闲扯多了,回到正题。
疏月是我在上海交到的第三个好朋友,也是前司的同事。现在她在Gap期,而我刚从上海搬到苏州。原本国庆前就已见过两次,也约好十月会再去她家过个懒懒的周末。但她在做書于思南公馆举办的偏心书展上,从只干了两天的志愿者升为店员,再从店员火速晋升为店长。恰好客流量太大,她人手告急想把我薅过去,我顺势答应了下来。因为我本就对看到她能力的原店长以及称得上她伯乐的“做書”充满了好感,也觉得这是我和她以及做書之间难得的缘分,毕竟此前我从没觉得我会和书展以及做書有任何联系。
怀着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度过周末,以及体验一把走后门的关系户的心态,我踏上了去上海的高铁。但没想到,这趟临时起意的旅程,会让我心甘情愿地成为“倒贴钱”上岗的志愿者。
![]()
店长疏月
1 关系户上岗记
虽然书展坐落在上海的老洋房里,但内部的陈设远没有想象中“上海式”的精致,甚至称得上破败,我心想上海竟然还有这么落魄的展会吗?主办方该不会是随便搭了个草台吧?
带着“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的心态在我未来两天的“工位上”——一张简易收银台后落了座。当天值班的前辈小哥给我和另一位新来的志愿者做了不到十分钟的岗前培训:熟悉收银系统和流程、学会查询书籍价目、补货登记和打价格标签,然后就直接上岗了,没多会儿就被顾客淹没了。一整天下来,除了中午扒拉一口饭的那半个小时,几乎再没坐下过。
来之前,我心想:既然是自愿帮忙,做到不给店长拖后腿就够了,不必像之前工作那样事事认真。可现实总爱和理想闹别扭。
包装袋褶皱太多,想给顾客良好的购物体验,丢掉了一个又一个有瑕疵的袋子;展台只剩下样书了,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的补货;新到的书一来,立刻拆箱、录入、打标、上架,一气呵成。
![]()
可可爱爱的包装袋们
记得有位顾客轻声问我:“《陌生的阿富汗》还有吗?”我请小伙伴查了库存,遗憾地告诉她最后一本早上就被买走了。她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转身离开。我原以为这不过是日常插曲,并没放在心上——这样的场景一天要上演太多回。
可下一秒,当我拆开新到的书箱,竟发现五本崭新的《陌生的阿富汗》静静躺在里面。我心头一热,猛地抬头四顾,却怎么也寻不见刚才那位顾客的身影。我甚至没记住她穿什么衣服、长什么样子。
那一瞬,我几乎想大喊一声:“刚才要找《陌生的阿富汗》的客人,书到啦!”可我只能在心里默念——周围读者都沉浸在书海中,而我,终究缺乏在人群中高声发言的勇气。
我拿着书立在原地,问负责收银的小伙伴怎么办时,这位顾客刚好拿着另一本书准备买单。这就是缘分吧,她刚好抬头看了我一眼,继而看到了我手里的书,连忙说:“是我是我,刚刚就是我想买这一本。”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就像你在人潮涌动的街头,无意间吹出一个肥皂泡,它颤巍巍地飘远,你以为它的结局是就此破碎、消失,可它却在人群中绕了一圈,稳稳地、轻轻地,落入了唯一那个向它伸出手的人那里。
那一刻我才发现,一个又一个顾客买走的不只是书,也买走了我置身事外的疏离感。我不再是一个短暂停留在书展的过客,而是真切地、成为了这个名为“书”的世界的一部分,为它的圆满而奔走,也为它的每一次联结而欣慰。
![]()
摸鱼看书
2 陌生世界的馈赠
站在这一方小小的收银台后面,像是站在了世界的十字路口。这本该是我最不擅长的位置——因为我绝不会是一个会主动和别人产生连接的人。
一直以来的我,连站在电梯前排都会不自在,短短几十秒里总要假装整理衣服或翻看手机;走在路上,抬头和路人有了视线接触就会立马移开,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可在这里,生平第一次,我不得不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产生连接。他们捧着精心挑选的书目向我走来,在扫码枪发出“嘀”声的瞬间,在我将书本整理打包递出的时刻,我们完成了一次次短暂却真实的交汇。
我对他们微笑说:“谢谢。”
他们也对我微笑说:“谢谢。”
这一来一回的“谢谢”到底在感谢什么,我不知道。可能是彼此都是礼貌人儿,也可能是感谢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在这间老洋房里,我们都相信,书是值得被郑重交付的东西。
我也后知后觉的发现,就是这样一来一回的谢谢,就是这些温暖的互动让我不再满足于短暂的相遇。我不再像第一天那样沉默寡言,而是开始主动看向每个人的眼睛,试图建立更深、更久的连接。
当轮岗到入口引导读者时,我的话语从简单的“请扫码进入”,变成了贴心的:“建议从二三楼开始参观哦,一楼人比较多,三楼有适合小朋友的《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是聪明》《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
从与同期志愿者的礼貌寒暄,到主动询问“要不要加个微信”。我好像在学着用主动输出编织着一段可能会延续的缘分。
我想这是我透过“书”这个陌生世界主动索取的礼物,也是这个世界慷慨赠予我的回响。而其中最珍贵的,还有一份翻开书本的勇气。
![]()
斥“巨资”买回家的书
3拥有翻开一本书的勇气
回苏州的高铁上,我掏出手机算了笔账:两天志愿者收入200元,往返车票100元,买书100元。收支相抵,净赚零元——这还没算上在“沪币”体系下消耗的餐食费。
我当即在微信上向朋友“控诉”:不是说好要来当关系户的吗?累死累活的也就算了,怎么还倒贴钱上班!可我抬起头看见车窗上自己的倒影时发现:这个人怎么笑得这么快乐!
这两天的经历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心门。因为做書、因为疏月、因为那些并肩作战的志愿者和满怀热忱的读者,书本对我来说不再是压力,它变得温暖而轻盈,成为让我主动连接陌生人的桥梁。
此刻我敲下这些文字,旁边放着的是这次志愿者之旅的伴手礼,我准备把它送给我在上海交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并非不珍惜这份礼物,也不是要随手转送给别人,而是想把这份见证我蜕变的美好,连同它带给我的能量,完整地传递给我珍视的人。
因为有些礼物无法用数字和价格衡量,就像翻开一本书的勇气和传递一份美好的心意——这些看起来微小的东西,却像光的种子,在一颗心的空荡处悄然生长,最终会填满所有缝隙。
![]()
志愿者伴手礼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