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风向说变就变。
前几年网红们还在晒豪车、炫包包,如今一个个开始在镜头前叹气掉泪,从 “炫富日记” 拍成了 “哭穷日常”。
这几天,澳门 Coco 姐的一场哭诉,把网友们都整破防了。她在直播里哽咽着说,被合伙人坑惨了,身上背着两千万债务,仓库还压着二十多万件库存,最后一句 “我快撑不下去了”,直接冲上热搜。
![]()
网友们一边心疼,一边又忍不住感叹:时代变了,如今的网红们开始 “学乖了”,不晒包、不提收入,改讲 “创业难”“库存压人”,还哭得声情并茂。
这流量经济时代,真穷假穷不重要,关键看谁的故事更像真的。
![]()
澳门 Coco 姐 “破产” 哭诉
澳门 Coco 姐此前在社交平台的形象一直是 “豪门阔太”,日常分享的内容多是乘坐劳斯莱斯出行、出入高档餐厅、佩戴限量版珠宝,甚至曾晒出位于澳门氹仔的千万豪宅内景,客厅里的水晶吊灯、定制家具都彰显着 “富裕” 标签,粉丝也因此称她为 “Coco 姐” 而非普通网红。
10 月 26 日晚,Coco 姐突然开启直播,镜头里的她妆容憔悴,双眼泛红,与以往精致靓丽的形象截然不同。
![]()
直播刚开始,她就对着镜头叹气,随后逐渐哽咽,称自己投资的服装生意遭遇 “滑铁卢”,不仅被合伙人卷走 300 万资金,还导致仓库积压了 20 多万件女装,涉及春夏秋三季款式,总价值超过 1500 万。
而自己为了填补资金缺口,还向朋友借了 500 万,如今总共背负 2000 万债务,“每天睁眼就是要还钱,我真的快撑不住了”。
![]()
在哭诉过程中,Coco 姐多次擦拭眼泪,还起身展示身后堆积如山的库存,镜头扫过仓库时,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服装纸箱,她还拿起几件衣服说 “这些都是成本价 100 多的衣服,现在几十块就卖,只求能回笼一点资金”。
这场直播持续了 4 个小时,期间在线人数最高突破 10 万,不少网友出于同情下单,直播间商品链接上架即被抢购,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当晚 Coco 姐直播间销售额突破 2000 万,库存商品售出超 80%。
![]()
直播结束后,有网友发现 Coco 姐当天乘坐的依旧是她常晒的劳斯莱斯,且有粉丝偶遇她直播后前往高档餐厅用餐,这让部分网友质疑 “破产是演的”,但也有网友表示 “就算是营销,能低价买到好衣服也值”,相关话题连续两天占据微博热搜榜。
![]()
多地网红跟风 “哭穷”
澳门 Coco 姐的 “哭穷” 直播并非个例,近期多个地区的网红都开启了类似的 “破产” 叙事。
在广州做美妆护肤生意的网红 “琳子”,此前因晒出保时捷跑车、在珠江新城拥有两套公寓而走红。
她发布视频,坐在堆满护肤品的仓库里,语气委屈地说 “受大环境影响,店铺销量下滑 50%,仓库里的 10 万件护肤品卖不出去,房租都快交不起了”,视频最后还呼吁粉丝 “帮忙清库存,价格随便给”。
![]()
无独有偶,在杭州做女装生意的网红 “小雨”,也在 10 月 25 日的直播中 “崩溃落泪”,称自己为了扩充品牌,贷款 500 万开了新工厂,结果订单量骤减,如今工厂停工,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能把仓库里的衣服按成本价的三分之一卖掉,先把工资给大家结了”。
直播中,她还展示了工厂停工的画面,镜头里机器蒙着防尘布,几位工人坐在门口闲聊,看起来颇为真实。
![]()
这些网红的 “破产” 剧情有着相似的套路:先通过晒豪车、豪宅建立 “富裕” 人设,积累一定粉丝基础后,突然以 “生意失败”“被坑骗”“大环境影响” 为由开启 “哭穷” 模式,同时展示库存、债务凭证等 “证据”,最后以 “低价清货”“回笼资金” 为目的引导粉丝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10 月以来,全国范围内以 “破产清货” 为主题的网红直播已超过 50 场,涉及服装、美妆、箱包等多个品类。
![]()
有人同情有人拆穿
面对网红们的 “破产” 哭诉,网友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一部分网友选择相信并给予支持,认为 “创业不易,能低价买到优质商品还能帮到别人,一举两得”,在相关直播间的评论区,“加油”“支持你”“已下单” 等留言占据多数,不少网友还会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鼓励网红 “挺过去”。
另一部分网友则保持警惕,通过细节找出 “破绽”。有网友发现,广州网红琳子视频中展示的 “停工工厂”,机器上的防尘布崭新且没有灰尘,不像是长期停工的状态。
![]()
杭州网红小雨口中 “成本价三分之一” 的衣服,与她此前直播间售价相比,实际降幅仅为 20% 左右,并非 “大幅让利”。
更有细心网友对比网红们 “破产” 前后的生活状态,发现他们依旧出入高档场所,使用奢侈品,“住着千万豪宅,开着豪车,却说自己欠了几百万,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
某电商平台运营总监表示,“破产清货” 本质上是一种营销手段,网红通过建立 “富裕” 人设提高粉丝信任度,再以 “破产” 引发同情,利用粉丝的情感共鸣促进消费,“这种模式短期内能带来较高的销售额,但长期来看,一旦被拆穿,会严重损害人设,导致粉丝流失”。
此外,有律师提醒,若网红故意编造 “破产” 情节,伪造债务凭证、库存数据,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可能涉嫌虚假宣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监管与平台行动
随着 “网红哭穷清货” 现象的蔓延,相关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也开始采取行动。
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指出 “直播营销活动应当真实、合法,不得编造虚假信息,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并要求平台对 “破产清货”“亏本甩卖” 等主题的直播进行重点审核,核查主播提供的库存、债务等信息的真实性。
![]()
各大电商平台也迅速响应,抖音、淘宝、快手等平台均更新了直播审核规则,要求以 “破产清货” 为主题的直播,需提前提交营业执照、库存清单、债务凭证等相关材料,平台将进行核实,若发现材料造假或内容虚假,将对主播进行限流、封号等处罚。
已有多位网红因无法提供真实的库存与债务证明,其 “破产清货” 直播被平台紧急叫停,部分主播还被处以 7 天至 30 天不等的限流处罚。
![]()
思考
网红扎堆演 “破产” 并通过 “哭穷” 清货,反映出当前网络营销领域的一种新趋势,也暴露出部分网红为追求流量与销售额,不惜利用粉丝情感的问题。
在流量经济时代,网红人设是吸引粉丝的重要手段,但人设的建立应基于真实,而非编造虚假故事。
![]()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面对 “破产清货”“亏本甩卖” 等营销活动时,应保持理性,不要仅凭情感冲动消费,要仔细核实商品信息与网红言论的真实性,避免因盲目同情而遭受损失。
对于网红来说,诚信是长久发展的基石,通过虚假 “破产” 剧情获取流量,短期内可能会带来较高的销售额,但一旦真相暴露,不仅会失去粉丝的信任,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得不偿失。
![]()
对于监管部门与电商平台,应持续加强对网络直播营销的规范与监管,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营销回归真实、诚信的本质,促进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