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2024年12月4日,著名作家琼瑶在家中溘然长逝。
她的文字曾是一代人的情感启蒙。
![]()
谁没为《情深深雨濛濛》里敢爱敢恨的陆依萍落泪?
![]()
谁没被《鬼丈夫》中袁乐梅跨越阴阳的坚守打动?
![]()
谁又能忘记《一帘幽梦》里挣脱束缚的汪紫菱?
![]()
而最刻进童年记忆的,永远是《还珠格格》。
《还珠格格》开播25年仍被反复重播,成为国民级经典。
![]()
然而,在琼瑶去世不到一年内,内娱用一场魔幻的短剧魔改,将经典撕得粉碎。
这究竟是情怀延续,还是资本的无底线啃食?
![]()
01短剧《还珠》初心不再
近期,一部名为《还珠》的短剧悄然上线预告。
短剧《还珠》改编遵循了当下最热门的思路,采用“穿越女修复崩坏剧情”的模式。
拍摄了30集×15分钟的短剧。
故事始于当红女星林岁岁因意外改动《还珠格格》剧本而穿越进这个经典IP的虚拟世界。
她若想回到原世界,必须修复崩坏的剧情。
![]()
可剧情修复没见着,反倒变成了女主的恋爱脑大戏。
在此过程中,林岁岁遇到了慎刑司的一名侍卫,并与他纠缠不清。
从修复剧情变成谈情说爱,硬生生把自己改成了绝对主角。
而原著中的灵魂人物小燕子和五阿哥只能退居女二和男二。
![]()
紫薇和尔康更是边缘化为女三和男三。
小燕子原本的野趣叛逆变成了衬托女主聪明的“傻白甜”。
紫薇原来的才情傲骨全无,只成了女主的“背景板”。
![]()
最新发布的预告片中,新面孔清一色的“网红脸”,更让人顿感不适。
有观众翻出原版剧照对比。
赵薇的小燕子眼里有光,带着未经雕琢的野气。
林心如的紫薇温婉中藏着倔强,一个眼神就能传递情绪。
![]()
而短剧中的演员,表情僵硬、演技浮夸。
大眼睛、高鼻梁、锥子脸,网友吐槽“脸盲到分不清谁是小燕子谁是丫鬟”。
![]()
不过选角和人设崩塌只是表面伤害,那内核的磨灭就才是致命一击。
琼瑶在《还珠》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女性觉醒,用反封建的勇气戳破世俗规训,甚至在配角身上都倾注心血。
赵薇饰演的小燕子飞檐走壁、大闹御花园,在雄伟的金銮殿上放肆嬉笑。
![]()
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世俗规训的颠覆,蕴含着反封建的核心。
而林心如饰演的紫薇与小燕子大相径庭。
她有着傲骨的才情和对父亲最真诚的爱。
但“一心认父”的她却愿意为了好姐妹小燕子反抗父亲乾隆皇帝。
![]()
琼瑶用这两个不同却又互补的形象准确表达出了90年代追求个性解放同时兼具传统温情的群众心理。
更难得的是,《还珠格格》中琼瑶在配角的刻画上也注入了深厚感情。
坐拥天下的皇帝“威严”中藏着父爱的柔软。
![]()
皇后与容嬷嬷的“恶”源于立场的不同和封建礼教的驯服。
![]()
甚至丫鬟金锁也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而非单纯的主角团陪衬。
![]()
这份纯粹的创作初心,被短剧简化成了女主开金手指的爽感套路。
林岁岁靠着现代知识降维打击,轻松解决皇宫危机,收获皇帝信任和侍卫爱情,全程没有细腻的情感铺陈,没有对人性的探讨,只剩下“打脸”“撒糖”的工业糖精。
![]()
02熙熙攘攘只为利来
短剧魔改的背后,是资本赤裸裸的逐利野心。
其核心逻辑在于以低成本带动高流量。
借助《还珠》这一国民 IP 自带的情怀热度来降低市场风险。
毕竟,经典 IP 改编短剧的破亿率远高于原创短剧。
![]()
《还珠格格》作为国民级IP,自带情怀流量,根本不用费心思做宣传,就能吸引大量观众点击。
更重要的是,短剧制作成本极低。
30集的剧拍摄周期不到10天,演员片酬加制作费用总共不到百万。
只要流量够高,靠广告和充值就能轻松回本,甚至赚得盆满钵满。
![]()
为了适配短剧“强冲突、快节奏”的生态模式,资本根本不在乎原著的精神内核,只想着怎么制造爽点。
琼瑶笔下细腻的情感被撕碎,深刻的主题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穿越+恋爱”的万能公式。
![]()
这种改动并非是创新之举,仅仅是为了以最低的制作成本收割流量。
妄图在 IP 价值耗尽之前榨取最后一波红利。
他们知道,只要挂着《还珠》的名字,再加上足够狗血的剧情,就能收割一波流量。
至于是否尊重创作者,是否伤害观众情怀,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
除此之外,平台的变脸同样令人心寒。
作为琼瑶御用卫视,湖南卫视当年能崛起,离不开琼瑶的信任。
欧阳常林三顾茅庐求得《还珠格格》版权的故事一度成为行业佳话。
这部剧播出后,收视率创下纪录,直接让湖南卫视坐稳了省级卫视头把交椅。
琼瑶曾说:“湖南卫视懂我的作品,也懂我的情怀。”
![]()
可在琼瑶离世后,湖南卫视没有播放经典作品缅怀,反而火速联合出品了这部魔改短剧。
从“三顾茅庐求版权”到“死后火速魔改圈钱”。
这份前后反差,让人看清了什么叫“人走茶凉”。
毕竟在资本眼中,情谊只是谋利的工具。
![]()
03内娱怪象
其实,琼瑶的遭遇并非个例。
如今,内娱这种逐利戏码早已屡见不鲜。
晋江顶流小说《难哄》的影视化改编。
将原著中聪慧独立的女性主角扭曲成需要男性救赎的“工具人”。
![]()
此前播出的漫改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因滤镜、剧情问题引发‘魔改’争议。
豆瓣评分仅 5 分。
如今的内娱,逐利至上早已成为常态。
![]()
更过分的是对逝者的消费。
大S离世后,自媒体连夜炮制恩怨八卦,把私人葬礼变成流量闹剧,全然不顾家属的悲痛。
![]()
演员刘丹因《还珠格格》香妃一角走红。
意外离世后,却被无数营销号反复消费,拿她的死因博眼球。
![]()
这些操作如出一辙。
资本眼中,无论是传世作品还是逝者尊严,都只是可变现的素材。
他们不会关心琼瑶笔下人物的灵魂,不会在意原著作者的心血,更不会顾及观众的情怀,只在乎能带来多少流量、能转换成多少利益。
这种短视的投机心态,正在一点点消耗内娱的公信力,也让真正的创作者寒心。
![]()
结语
琼瑶曾在《窗外》中写道:“生命是一场燃烧,重要的是照亮过别人。”
她用自己的半生光阴书写出无数经典,也照亮了半壁娱乐圈的江山。
然而,当她去世后,曾经的亲人为了利益成了对手,曾经的合作伙伴一心追逐流量。
当《还珠格格》的旋律再次在短视频平台响起。
![]()
我们听到的不是怀念,而是资本啃食经典的声音。
真正的行业长久之道,应是带着敬畏之心尊重创作者的心血。
娱乐圈更需尊重逝者遗愿,学习匠人精神,精心钻研作品,孕育出更多有温度、有价值的作品。
别让经典被啃食殆尽,别让内娱变成没有灵魂的流量屠宰场。
![]()
部分参考资料
腾讯网 :大S身后事中,小S母女饱受争议,7个奇葩操作让人意难平?
抖音:短剧《还珠》预告片
快资讯:人走茶凉?琼瑶去世半年,还珠短剧开机,儿媳何琇琼被嘲目的不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